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7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1-15 17:45:02

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7篇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多年来,XX市人民法院始终按照文化育  人,文化兴院”的工作思路,将法院文化建设与审判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7篇

篇一: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多年来,XX市人民法院始终按照文化育

  人,文化兴院”的工作思路,将法院文化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对队伍建设的辐射、导向和激励功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干警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变,审判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社会评价得到全面提高。

  一、措施和成效

  (一)树立文化兴院理念

  坚持以

  文化培育精神,以文化塑造形象,以文化提升质效,以文化促进工作

  推进。

  一是目标上追求内和外顺”

  在法院内部,坚持以人为本,把法院工作目标与法院文化建设有

  机结合起来,通过营造符合法院工作特点和实际的文化氛围,大力提

  升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职业素养,为法院工作发展提供

  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在法院外部,着眼于为人民服务”和让群众

  满意”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司法公信力上,通过提升司法形象,完善便

  民利民举措,增强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同感。

  二是方法上坚持四个融入”

  将法院物质文化融入到审判大楼、内部装饰中,以随处可见的物质空间承载法院文化;将法院精神文化融入到考核激励、文体活动中,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引领锐意进取的队伍建设主旋律;将法院行为文化融入到具体的审判实践、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中,以公正高效的

  司法行为展示法院形象和法官品质;将法院制度文化融入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中,以严格规范的工作机制保障审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二)打造物质文化基础

  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

  外在表现,也是法院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院结合法院文化特色和内涵,积极营造符

  合法院职能特点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物质文化氛围,使干警在更直观、

  更感性的环境中身心舒畅、精神饱满地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舒适

  的环境中进行诉讼活动。

  一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以创建学习型法院为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干警建

  立了法官图书室、荣誉室、院史室、电子阅览室,不断扩充完善图书

  资料和电脑设备,切实增强了干警的归宿感和凝聚力,使干警在潜移

  默化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修养,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

  文化氛围。

  二是设施尽显人文关怀。

  在审判大楼建立综合性的诉讼服务中心,实行开放式、交流式的

  服务,认真落实方便群众诉讼的措施,立案大厅配备了电子触摸屏、

  饮水机、复印机等设施,让当事人最大限度地享受数字化审判大楼带

  来的一切便利,有效地提高法院工作的公开度和亲和力。

  (三)突出精神文化核心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文

  化的精髓和脊梁,是法院的内在精气和独有魅力。

  我院坚持把法院精神文化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通过

  凝聚富有时代气息和理念价值的法院精神,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增强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弘扬法院廉政文化。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在楼道内配以内涵丰富的廉政图片和睿智隽永的警句格言,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司法服务理念、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建立了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法院文化长廊,并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八个严禁”,有效增强了广大法官干警的使命感和廉洁意识。

  二是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围绕党建、团建等主题,先后组织干警开展了勿忘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庆祝建党演讲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

  等10余项丰富多彩的法院文化活动,净化了干警的心灵,使干警在

  紧张工作之余,做到张弛有度,身心健康。

  三是强化模范文化作用以道德讲堂”活动为平台,积极培树身边先进典型,李福

  珍同志扎根基层,用爱心照顾独居患病老人十余年的先进事迹先后在

  市委、市政府和吉林中院等多家单位进行汇报,被吉林中院授予个人

  三等功一次,

  并被推选为吉林好人”、吉

  林市道德模范”人选。

  李福珍同志所在白旗人民法庭在审判中既注重审判效率又注重审

  判效果,始终坚持调解有给付内容的案件,尤其是原告放弃了一部分

  利益,一定要以当庭履行或大部分履行为条件,有效避免了案件进入

  执行程序时,因执行不能使原告再受伤害。

  消除了当事人因执行不能导致上访的隐患,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近四年来,该庭调解案件的当庭履行率每年达充分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92以上,

  李福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极大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热情,发挥了

  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实行以党支部、团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了敬

  老爱幼活动,深入辖区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

  共走访

  寡老人200余人。

  13所敬老院,帮助孤

  (四)树立行为文化形象

  知行合一”的法院行为文

  化是法院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检验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根

  本标准。

  坚持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升司法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加强

  行为文化建设,以更务实的行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一是提升基层实践力。

  为使干警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改变了以往法官坐堂办

  案”的旧模式,先后开展了

  无讼村”和无讼乡”创建工

  作,无讼乡”是在以往打造无讼村”的基础上创建的,倡导的事一种

  无讼理念,并不是指没有纠纷发生,而是切实将无讼”工作理念运

  用到解纷机制的构建,进一步健全人民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

  沟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自我修复功能,实现司法调解、行政调

  解、人民调解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

  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目前,在新安乡政府设立了法院无讼乡”工作室,确定包乡法官

  每月第二周的星期四为接待日,受理调处群众纠纷,每季度与群众代

  表进行一次恳谈,每半年对村民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

  结合各个村、屯实际,每月不定期开展

  13次巡回审判,

  重点调处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小额债务等纠纷,实现就近、就地化

  解。

  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指导培训、规范调解

  协议制作,切实增强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力求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

  矛盾不出乡

  二是提升文化引领力。

  为了将文化建设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在人力、物力、

  宣传手法等下足功夫。

  在人力上,不仅仅是借助于宣教科的宣传人员,还在各庭室选出

  专职信息员,定期提交案例、调研,特别是其本庭室在文化建设上的

  一些特点或新亮点的报道,还积极鼓励广大干警挖掘身边的先进人物

  和事迹,推出一批站得稳、叫得响的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在物力上,

  为宣教科配备了单反相机、数码摄像机,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

  宣传手法上,建立了与新闻媒体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

  电视、互联网和法院内外网站等平台宣传法院文化,积极宣传法院先

  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三是提升形象影响力。

  着重强化干警仪容仪表规范,要求法官干警接待当事人必须着装上岗,做到了接待热情、语言文明、服务到位,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现象发生,充分展现了法院文明风采。

  结合审判机关作风问题,专门开展了庸懒散”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部门干警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认真整改,使法院干警的工作作风更加踏实,大大提升了法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建立法院文化制度

  立足系统、制衡、实效

  的科学管理原则,不断完善法院制度建设,全面构建权责明确、相互

  配合、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

  道。

  一是提高制度规范的系统性。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清、废、整、改、立”,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审判执行和管理制度;同时,注意各项制度规范之间的协调和衔接,用制度规范保证审判管理、队伍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如结合工作实际,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具体内容涵盖了质效数

  据、阳光司法、党风廉政建设、涉诉信访处置、司法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分类考核、重点考核、细化标准,实现审判执行和其他工

  作的精细化管理。二是提高制度规范的制衡性。

  在进行制度设计时,确保覆盖本院各项任务、各项管理流程和工作环节、各部门、各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各部门之间、各工作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如在质效管理方面,通过工作巡查、案件评查、领导督查、考核通报等方式,强化制度执行力,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文化约束人的目的。

  三是提高制度规范的实效性。通过增强制度规范本身刚性条款、明晰各部门权责与问责程序等具体措施,确保制度规范得以有效落实,达到领导

  干部率先垂范,一般干警自我约束的目的。

  如紧密结合司法公开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庭审公开、执

  行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方面要求,建立了

  XX

  法院网站、法律博客、官方微博、网络诉讼服务平台,加大了裁判文

  书公开力度,充分发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的作

  用。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浦北县人民法院的文化建设取

  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在实践中,广大法官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涉及到自己的文化建设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勉强应付。

  不少的法官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个别干警思想上

  对法院文化建设不重视,认为搞法院文化建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简

  单地认为组织几次书画展、开展几次文娱活动、改善一下法院环境就

  是文化建院”了。

  二是认为搞好这项工作是领导的事、是多数人的事,少一两个无关大局。

  (二)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干警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文化建设好像只是一些部门的事。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甚至将文化建设作为

  形象工程”和

  花瓶工程”。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没有调动法院干警的热情,导致个别干警

  态度消极,对开展的各项法院文化建设活动应付了事,缺乏主观能动性。

  (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缺乏规划。法院文化建设没有具体明确的发展规划,导致文化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兴盛,之后便没有下文。

  (四)文化建设的服务功能不够明显。法院文化从主体上在于服务干警,服务群众。文化展厅建设在二楼,当事人不能进入,文化展厅没有发挥服务当事人的作用。

  三、意见建议

  总体上看,基层法院审判任务相对较

  重,经费比较紧张。

  因此,开展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因

  为有困难就缩手缩脚,无所作为。

  通过调研,对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法院文化建

  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以真正实现司法公

  正、司法为民为目标,以实现法官队伍的职业化、提升队伍的整体素

  质为支点,挑起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科学谋划,放

  眼长远,不断跟进。

  一是明确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工作指

  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弘扬忠诚、为民、公

  正、廉洁的司法核心价值为根本,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努力培养

  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使文化建设成为传承司法文明的载体、展示司法形象的平台、促进工

  作的动力②。基层法院人、财、物都十分有限,按照总体思路的要求,对文化

  建设进行规划,便于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根据实际情况,对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既有近期规划,也要有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二)重视法院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是推动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中的关键。

  基层法院处于审判一线,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更

  为直接和具体,处理的问题也更实际,因此,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更为

  重要,是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我们认为,应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实践证明从一定意义上说,法院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都是法治

  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否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做到了司法为

  民,对于法院文化的培育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培育法院精神。法院精神能够激发法官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增强法

  官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在建设法院先进文化过程中,应结合法官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发

  展目标,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法院精神,使之成为法官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三是坚持能动司法。由于受西方司法理念的影响,当前在基层法官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保持中立、坐堂办案、被动工作等观念,不利于审判工作的开展。文化引导干警的行为,把能动司法融入文化建设,在文化的熏陶下,改变被动司法为能动司法。四是用先进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是法院精神文化的具体人格化,作为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时代先锋的光辉业绩来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来推动法官群体同质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重视以人为本的法院文化建设方针

  坚

  持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要求,基层法院直接面向群众,文化建设要把以

  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方针。

  我们认为基层法院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

  是建设法院文化的主体是全院干警,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征求他

  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建设,而不是院领导说了算,或者凭少数人的

  好恶搞文化建设。

  二是文化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

  不论是文化展厅、图书资料室还是宽广庄严的大堂,应当让当事

  人让当地群众共享,自由参观学习、使用,而不是专供领导和兄弟法

  院、单位参观。

  三是重视文化人才。

  加快法院的文化建设,应把文化人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确保法院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

  应倍加珍惜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理解和尊重他

  们的辛勤劳动;抓好人才培养工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

  培育法院优秀文化人才,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环境,在政治上、经济上关心爱护人才,多给一些政策上的支

  持,用待遇留住人才。

  (四)重视法院物质文化和文化载体建设

  目

  前,基层法院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体活动不论内容、

  形式、数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已不能满足法院干警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要。

  我们认为应加大对基层法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质文化

  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大

  气的有形物质环境不仅会对法官公正裁判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

  法院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公众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以此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司法形象。

  一是搞好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要做到威严庄重、布局合理、设置完善,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之感。二是搞好办公场所建设。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三是搞好司法装备配置。配置司法装备要适应审判工作的特点,不断满足审判工作的发展需要。法院基础设施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富有文化气息的工作环境,每位干警时时处处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会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广大法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四是建设各具特色的法院文化活动中心、配置开展文体活动的必要器材、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发挥当地文化传统和文化项目的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把文化渗透在法院的一切活动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

  文环境。

  五是根据当地的实际,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法院文化活

  动,特别要利用五一”,七一”,八一”,国庆、春节等节日,组

  织开展贴近法院工作实际,贴近法院干警的生活的文体活动,使干警

  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五)重视文化物品的搜集与整理

  法院的门

  牌、办案使用过的自行车、法官下乡办案的公文包、不同时期法官制

  服、开庭的法台法椅等物品无不闪耀着法院文化的光辉;法院审理案

  件的卷宗材料、制定的制度、先进人物的事迹等文件档案也是法院文

  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搞法院文化建设,对这些物品文件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十分必要,基层法院在这方面往往不是很重视。

  我们认为,既要重视对过去的物品文件档案的搜集与整理,也要重视现在和将来的物品文件档案的保存和利用

  应当做到建院历史的搜集与文化相关物品的搜集,如前面提到的法院的门牌等、办案使用过的自行车、法官下乡办案的公文包、不同时期法官制服、开庭的法台法椅等物品;案卷档案、裁判文书。

  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注重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不能急功近利和走过场,要把形式与内容、过程与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和繁荣基层法院文化,为推动法院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

  法官是法院文化的主体。因此,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必然要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法官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提高法官依法办案的职业能力。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培育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采取多种形式,把法院文化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从而培养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创建学习型法院,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为干警学习提供条件。

  知识就是力量,是法官能动司法的智慧之源。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法官具有符合自身职业特性的知识结构。一个仅知道法律条文的法官只能算是一个法律的工匠,而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官。在具备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后,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鱼得水,才能真正实现能动司法和司法为民的目标。

  再次,全面关心干警生活,增强干警的职业尊荣感应在政策准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提高法官的福利待遇。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法律事业感召人,用法院的情感吸引人,用法院领导的人格魅力感动人,把法院建设成为充满温情、崇德明法之所在。

  (三)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

  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单一化、形式化的现象,把法院文化建设和全体干警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法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体现在每一个干警的身上。

  (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法院文化,要建设突出的法院文化就要挖掘地方特色,丰富法院文化的内涵,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

  把现代司法理念、先进法院文化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

  (五)树立法院的先进典型,在司法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法院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具体体现,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彰显法院文化的魅力,是法院文化的具体化和人格化。

  应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激发法官群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篇二: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三篇

  第1篇: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觉悟不高。认为自己是个老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在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的形象等方面具有主观自觉,但仅满足于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而对党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理解不准、不透,忽略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如这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集中学习,也组织村两委、党员、组长进行了传达学习,但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不严,自己出门坐车子,在外办事住宾馆,没有在其他干部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这些是我政治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刻,导致在村级其他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

  (二)搞“一言堂”。存在“家长”意识,没有严格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四三”村级工作机制。我是连任4届12年的支部书记,干过农活,当过司机,开过企业,又干了9年的村主任,自认为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对镇村干部也非常熟悉,有时听他们的意见缺少耐心,在召集班子成员研究工作时,自己表态作决定讲得多,静下心来听取大家意见耐心不够,发扬民主不够,没有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如今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在支部会上,我事先没有和其他村支部委员商量,直接表态要在公路两侧种栽桂花树,直接否定了其他班子成员在河道两侧美化绿化的想法,结果其他村干部有了想法。

  (四)工作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重视,自己平时只看看新闻、报纸、花边消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文件精神不愿学习,领悟不深,组织村干部学习的次数也少,不能有效地将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如去年镇里

  组织的村干部培训班,发了好几本书,我只在会上听了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讲课,会后没有组织干部在家自学。工作上重视文件和会议落实,对镇里的事务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经济普查,没有组织干部认认真真的调研,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了些应付性的工作,要求干部结对帮扶实现脱贫致富,我就把以前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数据调出来,应付镇里的检查,没有理出怎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社会抚养费征收、低保登记、扶贫建档等方面,有时也存在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等问题,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六)存在好人主义。对村党员和村两委成员要求不严。怕得罪人,有老好人思想,有时觉得都是本村几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遇事好商量的想法,导致没有将作风建设执行到底,没有直接批评犯错的党员和村干部。比如,今年购置村办公设施,村两委按财务制度和各办公室大小,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采购单子,包括型号、价格、颜色都写清楚了。结果采购回来后,发现会议圆桌超规格了,还多了一张办公桌。我当时就很气愤,但考虑到他们工作也很辛苦,以后相处的时间还长,就轻描变写的说了一句下次别再出这样的错误了。实际上这也是我求稳怕乱思想在作怪。

  (八)因循守旧,干事动力不足。由于我们村在全镇属中上水平的村,近几年我也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绝大部分群众都很满意。因此就有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少了拼劲闯劲冒险劲,有时喜欢凭老经验办事,凡事讲惯例,懒得动脑筋,得过且过。比如,……

  (九)贪图安逸,吃苦耐劳精神退化。希望工作能够轻松一点,有时把工作节奏放慢。存在“干累了,歇口气”的想法,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每月的群众工作日中,有时不守纪律,擅离职守,群众来办事找不到人。办事满足于不找事、不惹事,为民办实事少。有时存在铺张浪

  费的现象,比如要求村会计在采购办公用品的时候,不要买便宜的,要买配置好的。在接待上级来有时超标准,有时也送点土特产。对一些尊贵的客人,有时安排到***大酒店就餐,发好烟,喝好酒,虽然不是公款消费,但在群众眼里认为我们就是公费报销,对村干部的形象造成了影响。这是不应该的,说到底,这也是我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一种表现。

  第2篇: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雪梅

  1、是服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的不深不透,还没有自觉地把企业和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今后还要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因为服务是永无止境的,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就有可能损害企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

  2、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热情有所降低,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3、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贯彻落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的要求还不够自觉,个别时候还做不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有时还做不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如对待对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存有急躁思想,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循循善诱的工作,有时态度生硬,不能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

  5、是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还不善于创新,不能够很好的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强当先。

  6、、生活中不够简朴,没有发扬老一辈的艰苦朴素的精神。

  7、患有“机关病”,有“官本位”思想,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苗头

  8、满足于现阶段的成绩和进度,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有所滋长。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有所消退,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不良取向有所抬头。

  9、个人脾气暴躁,不利于工作和家庭的和谐。

  10、工作中存在“懒”“散”“浮”,没有真正沉下去,只追求问题的表面,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第3篇: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方才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设置模式上不统一,在定性和定位上不统一,在功能发挥上不统一。因此,怎样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农村社区,切实解决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分析探究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把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好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搞清楚了,各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才能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不统一。从2022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三种设置模式,即:“一村一社区”模式,“几村一社区”模式,“一村多社区”模式。采取以上三种设置模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就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难以解决。

  1.城乡社区无法相提并论。城市社区是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农村社区就只有“一村一社区”模式是社区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他两种设置模式(“几村一社区”模式和“一村多社区”模式)都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样就成了有的农村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农村社区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广大干部群众心目中,就会使农村社区在概念上产生混乱,更不能把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相提并论统称“城乡社区建设”,这是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2.无法履行管理职责。农村社区只有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了,才能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农村社区的模式没统一,“几村一社区”和“一村多社区”这两种模式就没有管理社会的职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调解民事纠纷等管理职能都是村委会的职责,如果农村社区没有与村委会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这样的农村社区就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无法发挥农村社区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管理有序的农村社区的奋斗目标,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3.增加了管理层和管理成本。建立农村社区要按照有利于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和方便群众的要求,以“一村一社区”的模式设置,将“××村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村民委员会”不宜在一个村设

  置几个社区,或者在几个村设置一个社区,否则,就会增设管理机构和增配社区干部。如果将几个村设置一个社区,就形成:农村社区→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如果在一个村设置几个社区,就形成:村委会→农村社区→农户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会增加管理层和管理成本,对于一个村仅有3至5名干部来说,要抛开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另设农村社区,显然不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只有将农村社区和村委会融为一体,依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力量,实行社区村民自治,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二)把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混为一谈。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工作中,有些地方把农村社区服务机构误认为就是农村社区,把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二者混为一谈。农村社区不能等同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的理由有三点:

  1.从概念上分析,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关系。农村社区应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社区是由一定数量村(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机构和文化是社区的构成要素。第一,地域构成要素。作为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这里的地域要素,涵盖了其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如自然地理条件就包括了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与范围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是包括了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与此相应的是,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一个街区、居民区、中小城镇、乡村群落等地域要素,往往又是同一定的行政区划相吻合的,都可以称为社区。因此,社区的地域范围通常是以村(居)委会管辖范围来划分。第二,人口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村(居)民,非村(居)民应排除在

  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既要管理本地居住的人群,也要管理跨区域的外来人群。第三,组织构成要素。社区的组织构成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社区的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生产经营部门、商业单位、党政机构特别是村(居)委会、群团组织、学校、医院、志愿者服务队等。第四,文化构成要素。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居)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认同感等。因此,无论城镇社区还是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都必须要与社区的概念及其四个基本要素相吻合,如果不具备社区的基本要素,任何组织形式都不应称之为社区。

  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应定性为农村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包括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治安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从各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情况来看,“几村一社区”模式是乡镇政府之下设置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一村多社区”模式是社区村委会设置的社区服务站(点)。从农村社区的概念上来思考问题,这些服务机构,没有设置党政机构和群团组织,不具备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组织构成要素,没有领导权和组织指挥权,只能单纯地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无法发挥农村社区特有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功能,只能发挥服务功能,更无法实施社区村民自治。因此,不能将社区服务机构等同于农村社区,因为社区服务机构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各地在统计农村社区的数量时,也不应该把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统计在农村社区的个数之中,不能说一个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就是一个农村社区。比如说,城市街道办事处设置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就没有当成一个社区统计在城市社区的个数之中,不能说一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就是一个城市社区,这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

  通过对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的概念的分析,“几村一社区”模式和“一村多社区”模式都不具备农村社区的组织构成要素,因为它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不能挂农村社区这块牌子。只有“一村一社区”模式,把农村社区和村委会融为一体,将村委会改设为社区村委会,才能与农村社区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相吻合。

  2.从逻辑学上分析,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是包含和交叉关系。如果将农村社区设定在社区村委会这个层面上,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乡镇政府设置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与农村社区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另一种情况是社区村委会设置的社区服务站(点)与农村社区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几村一社区“模式,就是由乡镇政府设置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负责为几个村的村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但这个服务中心(大厅)没有权利去抓所辖几个村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工作,只能单纯地从事农村社区服务。从逻辑学上分析,交叉关系就是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一种相容关系。乡镇政府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的工作任务与农村社区的社区服务工作任务是相同的,但农村社区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与乡镇政府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因为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没有发展、建设和管理的职能。因些,乡镇政府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与农村社区是一种交叉关系。

  “一村多社区”模式,就是由社区村委会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站(点),负责为本村的某个村落的村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但这个服务站(点)又从属于社区村委会的部分职能。从逻辑学分析,包含关系就是一个外延较大和一个外延较小的两个概念之间的一种相容关系。社区村委会对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工作都要抓都要管,社区服务是社区村委会的

  部分职能。因些,农村社区与社区村委会设置的社区服务站(点)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一村多社区”模式,在同一个村,一个社区服务站(点)与其他社区服务站(点)之间的关系,也可称之为不相容的并列关系。

  通过对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的逻辑分析,“几村一社区”模式与农村社区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一村多社区”模式与农村社区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因此,“几村一社区”模式和“一村多社区”模式都不能称之为农村社区,只有“一村一社区”模式,把农村社区与村委会融为一体,将村委会改设为社区村委会,使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同一关系,也就是说,农村社区和社区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的一种相容关系。

  3.从管理体制上分析,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是上下级关系。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之间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乡镇政府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是社区村委会的上级服务部门,是村委会之上的上级关系。另一种情况是社区村委会在村落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站(点)是社区村委会的下属服务部门,是村委会之下的下级关系。

  “几村一社区”模式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由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面向几个村的村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实质是有职无权的空架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只能在社区服务上履行服务职能,无法发挥发展、建设和管理功能,最后必然导致机构重叠、职责不明、关系不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乡镇政府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只有服务功能,没有管理职责,这怎么能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果把“几村一社区“的

  设置形式当成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这种模式的农村社区就无法完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任务,因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没有党政组织机构,无法对村委会实施有效管理,这是客观实际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村多社区”模式设置的农村社区服务站(点),由农村社区服务站(点)管理村落的社区服务,实质上也是有职无权的空架子,村落社区没有党政组织机构,没有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功能,只能单纯地为村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也就无法实施村民自治,再说村民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委会特有自治权利,其他任何组织机构都没有村民自治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村落社区怎么能实施社区村民自治?这是我们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必须弄清楚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再说社区服务站(点)没有管理本村落社会事务的职责。在农村具有管理权利的组织机构,只能是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其群团组织,如果村落社区没有与村委会融为一体,抛开村委会另设社区服务站(点),这些服务站(点)就无法管理本村落的社会事务,也就是说,社区服务站(点)没有发展、建设和管理的权利,只有为本村落的村民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因此,村落社区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村社区,而是社区村委会下设的社区服务站(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通过对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的关系的分析,“几村一社区”模式和“一村多社区”模式,都是社区服务机构,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因为它虽然是村委会之上或村委会之下的上下级关系,但它没有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功能,只有单纯的服务功能,无法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任务。

  (三)没有规定组建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和程序。由于各地组建农村社区没有规定基本条件,导致组建形式不统一,有的地方几个村建一个农村社区,有的地方一个村建几个农村社区,有的地方选择村庄已形成的村组建农村社区,有的地方村村都建农村社区。特别是村村建农村社区的做法很不切合农村实际,如那些地处大山区和深丘地区农民居住分散的村,住房布局不可能统一规划,村上文化娱乐场所建起后也是极大的浪费,腰鼓队、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等文艺团体组建起来后也是形同虚设,清理垃圾和排除路障等也是不现实的,美化绿化环境,对大山区和深丘地区的农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另外,许多地方组建农村社区的程序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现在许多地方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没有经过村民讨论,没有经过报批程序就随意挂牌,换印章,这是值得注意的带普遍性的问题。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全国统一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组建农村社区。“一村一社区”模式就是将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组建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村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改设为农村社区,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对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暂保留原有的设置形式不变,组建农村社区的村和没有组建农村社区的村的区别,类似于乡和镇同一性质不同类型的区分。这样全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就形成了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二条主线是社区村民委员会;第三条主线是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全国各地组建农村社区的统一提法应该为“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设置,将村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是组建农村社区的必备条件,组建农村社区是村庄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只有将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的村改设为农村社区,才能使农村社区的村民群众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就目前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5亿人口居住在59.7万个行政村,已经有30多万个行政村形成了村庄,占行政村总数的50%左右,还有30%左右的村将随着农村经济走向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变化也会逐步形成小型村庄。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河口冲积平原地区的村庄比较多。部分山区、浅丘和高原地区亦有小型村庄存在,具备建立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但那些地处大山区和深丘地区的小村,人口少,幅员面积宽,交通不便,信息难达,文化生活枯燥,农民在世代定居的单家独户度过一生,许多村民一年四季在几根田坎上来回走,两三年还没到过村委会办公室,更谈不上集中在村上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村民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差异性,导致散居村民难以形成社会生活共同体,不宜建立农村社区。

  (二)统一实行“两委一站”形式设置农村社区。“两委一站”是指社区党支部(党委、党总支)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干部实行交叉兼职,把主要精力用于社区管理和服务。农村社区由管理型的服务模式向服务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实行“两委一站”形式设置农村社区,在提法上就统称“一村一社区”模式,即社区村民委员会,取消“几村一社区”和“一村多社区”的错误提法,这样全国一盘棋,各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就不会乱,

  同时也就理顺了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服务机构的关系。采取这种方式组建农村社区,建议:除特大型村庄可按行政村划分设置几个农村社区外,对一般性的大村庄,可采取撤村并组的办法,在一个村庄设置一个行政村,将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村民委员会。考虑到这部分村村民多,工作量大,服务范围广,可在撤村并组的基础上增加农村社区干部的职数,以解决大村庄型农村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另一种情况是对自然村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建议:在规模较大的自然村落单独设立行政村,设置社区村民委员会,把原有的行政村划小,实现一个自然村落就是一个社区村民委员会的目标。如果自然村落较小的地方,应以村委会办公地点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的自然村落和散居农户,由原村委会常职干部负责抓农村社区的各项具体事务,以社区村委会为中心,社区下面设小区的形式,依靠村委会常职干部把整个行政村的各项工作抓落实,做到在不增加管理层和不增配社区干部的前提下,使每个自然村落的工作都有社区干部具体抓具体管。

  (三)规定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组建农村社区的操作程序。在组建农村社区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其方法步骤主要分为六步:

  第一步:合理规划布局。组建农村社区,县(市、区)民政部门应按照“村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这个基本条件来衡量,对符合条件的村就列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对不符合条件的村,暂不列入规划范畴。

  第二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将村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村民委员会,这是村上的重大问题,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村上的重大问题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因此,组建农村社区,必须尊重广大

  村民的意愿,不能凭想当然个人说了算,这是组建农村社区必须经过的重要程序。

  第三步:按照管理权限逐级报批。村级党政组织名称的变更,必须报经县级人民政府和县级党委批准同意,切忌未经批准擅自将村委会改设为农村社区。新组建的社区村委会的报批程序:村委会将变更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转报县(市、区)政府,再由县(市、区)政府行文批复。新组建的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报批程序:村党组织将变更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转报县(市、区)委,再由县(市、区)组织部行文批复。

  第四步:挂牌和更换印章。社区村委会组建起后,应及时更换挂好两块牌子,即将“中共某某乡(镇)某某村支部委员会”改设为“中共某某乡(镇)某某社区支部委员会”,“某某乡(镇)某某村村民委会员”改设为“某某乡(镇)某某社区村民委员会”。同时,要对应党政组织的挂牌名称更换印章,使之对内对外都成为名符共实的农村社区。

  第五步:制订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关键是农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社区村委会组建起后,起码要制订好10个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即:农村社区组织配套建设方案,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包括村庄建设规划的平面图和效果图,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全村危房户、无房户、草房户改造规划方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方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方案,普及农业科技和传递致富信息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方案,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资金投入计划方案。

  第六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农村社区组建起后,要按照社区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整套规章制度,包括社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两委”及其各部门各岗位各协会的工作职责、便民服务手册等等。特别是社区村民自治章程,要有章有节,有条有款,有头有尾,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修改、通过、执行,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

  

篇三: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努力用先进的法院文化武装干警的头脑,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官职业气氛,形成“公正和谐、文明高效、务实奋进”的法院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法院文化建设表达了先进文化的开展方向,是一种促进法官素质提高的新路径,不断从理论上、实践上认真总结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子,对于新时期实践司法和谐,效劳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及内涵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那么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法院文化是指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全体人员在较长时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精神、行为准那么、工作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文化,即法院建筑的风格、审判庭的布局、装饰、法官办公室的设置、法槌的使用、法官的着装等;2、行为文化,即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确实保公正高效办案的规章制度等;3、精神文化,即法院在审判、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精神风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和源泉。

  一个缺少文化积淀的国家是苍白的,一个缺乏了文化根基和浓浓文化气氛熏陶的法院和法官群体也是难以令社会公信的。法院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决定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支配着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选择,制约着法院成员的思维和判断,规定着审判决策的背景,控制着司法审判活动的道德风险,影响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法院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队伍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法官特点的一种行为文化,它包含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标准和管理方法等因素,具有鼓励、约束、导向等功能,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却如

  同润物无声的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院的各项工作,成为推动法院工作开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担负着公正司法、居中裁判这一特定的社会功能,法律的权威与庄严,法院的独立与超然,决定了法院文化具有不同于其它职业文化的独特个性。法院文化是法院开展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深厚积淀,内涵丰富、博大精雅、深邃高远,是在长期司法活动根底上凝炼出来的实践结晶,蕴涵着人类的共同智慧。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的永恒主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官毕生的追求,是法院的灵魂和生命,更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热切期望,法院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缩影和代表,必须蕴含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凸显法院公正高效的司法规律,以公正的判决实现对公平正义的诠释,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使整个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理念、追求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法院文化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现代司法理念初步树立,法院干警群体素质和整体形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我国的法院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受认识水平、传统因素、体制因素等影响,法院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法院文化建设落后于司法实践的要求,落后于其他职业文化的建设。具体表现如下:〔一〕法院文化建设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由于文化建设效益呈现滞后性,往往被我们一些领导当成软任务,没有紧迫感,有的甚至认为有时间就抓一下,应付一下任务,案子多了就无暇顾及;一些法院对于抓文化建设不太主动,有的甚至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耗时耗资意义不大;一些法院对法院文化的内涵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把法院文化建设简单化、功利化;有的法院缺乏对法院文化的科学定位和全面理解,认为搞文化建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简单地认为开展几次文体活动,组织几次书画展览就是建设法院文化了,或者花点钱用一些格言警句装饰一下办公楼,挂出几幅带“文化味”的标语,把文化建设当作“花瓶”,把搞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随大流走过场的运动”,无视了法院文化的特质内涵。这些观点对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法院文化建设和审判无法形成互动,忽略了法院文化对促进审判工作的成效,严重影响了法院工作的持续、协调、全面开展。

  〔二〕法院文化建设实践上存在盲目性。

  每个法院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法院文化建设要创立适合本身的特色文化,完全靠照抄照搬建设法院文化,自然是欲速那么不达。实践中一些法院脱离自身实际,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环境,也不管是否适合自身法院的个性,采取照抄照搬其他法院的做法,导致文化建设出现随意和无序、畸形与异化,法院文化的功能显然不能得以表达。主要表现为:〔1〕盲目仿效国外法院。认为国外法院文化建设起步早、经验足、措施好,遂盲目照搬,完全无视了我国国情和法院自身条件,导致法院文化建设不中不洋、不伦不类;〔2〕盲目仿效国内其他法院。不顾地区差异,不考虑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特殊性,盲目照搬其他法院的经验做法,进行硬性嫁接,导致了法院文化建设的畸形与异化。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外表化。

  实践中,一些法院普遍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的现象,导致文化建设出现外表化、单一化。一些法院一味追求物质层面的建设,而无视精神层面的建设,或以文化的物质形式替代精神内容,如认为建造一座充溢“法文化”气息的现代化的审判大楼就标志着法院文化已经实现;少数法院仅在加强“两庭建设”、更新办公设施、改善办案条件等“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完全无视法院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一“软件”建设,最终导致这些法院文化建设的“有形无实”,造成法院、法官主流文化和精神的严重缺失。

  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与设想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的共同意识,是法院群体成员共同参与审判与管理实践的结果,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也只有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才能使法院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推进法院工作的更好更快开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根底。

  〔一〕着力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培育现代司法理念。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它决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

  力和战斗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推动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中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院群体的根本准那么,是法院文化的精髓,是法院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院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都是法治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否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做到了司法为民,对于法院文化的培育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司法为民的内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二是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法院精神是法官群体同质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追求共同价值理念的文化特征。法院精神能够激发法官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增强法官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在建设法院先进文化过程中,应结合法官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开展目标,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法院精神,使之成为法官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三是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现代司法理念是法官群体为到达公正的司法终极目标,在对司法权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的根底上,通过内心自主选择的,坚决信服和推崇的,并在司法实践中奉为最高行为准那么的根本观念。”在法院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教育和引导广阔法官自觉树立公正、平等、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公正裁判。四是坚持用先进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是法院精神文化的具体人格化,作为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积极挖掘、培养、树立表达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时代先锋的光芒业绩来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来推动法官群体同质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开展。

  〔二〕大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塑造良好司法形象。

  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大气的有形物质环境不仅会对法官公正裁判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公众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以此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司法形象。具体而言:一是搞好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要做到威严庄重、布局合理、设置完善,外观造型上要表达“沉稳大气”,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之感。二是搞好办公场所建设。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带来美

  的享受,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建设中要切实做到经济实用、庄严庄重,要处处表达出法院的公正、中立、权威的精神风貌。三是搞好司法装备配置。配置司法装备要适应审判工作的特点,不断满足审判工作的开展需要。法院根底设施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优雅的工作环境,法官们会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每名同志时时处处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会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广阔法官发奋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司法权威。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检验,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作为现代司法理念的接受者和实践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行为准那么和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必须切实标准法官的司法行为、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努力培育法官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模式,确立法官共同的行为准那么。具体而言:一是抓好党建、廉政、思想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法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法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仅要靠自律和锤炼,更要靠先进文化的熏陶,法官职业文化可以促进法官建立起有效的自律机制,形成法官职业道德同质化,从而不断提升法官形象,树立司法权威。二是高度重视司法礼仪建设。司法礼仪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仅通过庄严、神圣的形式,缴发出一种心理冲击,使社会公众对司法产生敬畏和尊崇,而且强化了法官对公正裁判的角色感知,时刻提醒法官标准自己的行为,谨慎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三是不断加强法院制度文化建设。法院制度文化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通过对法官职业群体的行为设定一定的准那么,对司法行为和心理进行符合目的性要求的调整,从而到达标准司法行为,提升法院形象的目的。应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标准法官的职业行为,从而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同感,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四是围绕行为文化建设,做牢立足点,在作风塑院上树立新形象。最高人民法院近年出台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法官行为准那么》等等都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全国法院的群体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范围。我们要针对司法行为和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整顿活动,认真解决影响公正执法和法官形象的突出问题,努力培养干警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能力,管理出战斗力。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法院管理文化凝结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培养工作人员群体意识和标准工作人员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的形式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法院管理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公正司法的机制、清正廉洁的机制、发奋有为的鼓励机制,必将推进司法行为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完善法院管理,必须要做到科学、制衡、鼓励、稳定。科学,就是要将落实科学开展观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作用,做到管理科学;制衡,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肆意膨胀,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制约,构建起确保司法公正的法治管理模式;鼓励,就是形成一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催人奋进的机制;稳定,就意味着不朝令夕改,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一方面,要在修订和完善制度上取得突破,努力消除制度建设的盲点,力争形成事事有章可循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稳固制度建设的成果上取得突破。注意稳定和稳固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成果,对定了的制度,要排除一切干扰,狠抓真抓、实抓严抓,一抓到底,使管理文化发挥辐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

  〔五〕围绕审判文化建设,做亮培育点,在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根底。要使法官队伍适应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围绕构筑“人才高地”,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全面提升广阔干警的综合素质。一要明确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以“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为用人标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积极打造“知名法官”和多层面人才。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那么,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时机、干事有舞台、开展有空间,不断激发法官队伍的活力。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有方案、有目的地对法官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逐步建立比拟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干警在岗前、岗中、转岗、任职、某某级、某某衔等各个阶段都能接受相应的培训,整体推进法官队伍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和司法水平的提高。

  一种文化的开展和进步不只是他本身是否具有潜质,关键是如何去开展它,让它更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存环境和开展轨迹。和谐司法的大环境为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先进的司法理念为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肥料,在和谐阳光的照射下,法院文化建设之花必定光荣夺目。

  

篇四: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法院文化建设》

  摘要:法院精神化是法院先进化核心和精髓是法院群体灵魂它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价值取向定着法院群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精神化建设是推动法院化建设关键关键,法院精神是法官群体质精神高概括具有传承民族化精华、吸收世界先进化、追共价值理念化特征,和谐司法环境法院化建设提供了肥沃土壤先进司法理念法院化建设提供了充足肥和谐阳光照射下法院化建设花必定光彩夺目

  关法院化建设思考近几年全国法院系统力加强法院化建设努力用先进法院化武装干警头脑着力营造浓厚法官职业氛围形成“公正和谐、明高效、实奋进”法院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践证明法院化建设体现了先进化发展方向是种促进法官素质提高新路径不断从理论上、实践上认真总结法院化建设路子对新期实践司法和谐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义

  、法院化概念及涵法院化是法院群体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形成种共有精神是其特有、共遵循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准则以及与关物质表现总和作种特有化形态法院化是指以法官主体法院全体人员较长期审判实践逐步形成共有精神、行准则、工作作风及其特有行方式和物质表现高概括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容、物质化即法院建筑风格、审判庭布局、装饰、法官办公室设置、法槌使用、法官着装等;、行化即法院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形成确保公正高效办案规制等;3、精神化即法院审判、管理活动形成独具法院特征精神风貌、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化是法院化核心和泉

  缺少化积淀国是苍白缺乏了化根基和浓浓化氛围熏陶法院和法官群体也是难以令社会公信法院化作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群体灵魂定着法院群体价值取向支配着法院工作人员行选择制约着法院成员思维和判断规定着审判策背景控制着司法审判活动道德风险影响着法院群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

  因法院化是定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审判活动、队伍建设和管理程所形成具有鲜明法官特种行化它包含群体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规和管理方法等因素具有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作用是项看不见摸不着软实力却如润物无声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院各项工作成推动法院工作发展强精神力量

  法院是代表国行使审判权机关担着公正司法、居裁判这特定社会功能法律权威与庄严法院独立与超然定了法院化具有不其它职业化独特性法院化是法院发展历史和人精神深厚积淀涵丰富、博精雅、深邃高远是长期司法活动基础上凝炼出实践结晶蕴涵着人类共智慧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永恒主题是法治化核心是法官毕生追是法院灵魂和生命更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热切期望法院化作法律化缩影和代表必须蕴含公平正义司法理念凸显法院公正高效司法规律以公正判实现对公平正义诠释使法律真正成人们信仰使整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理念、追公平正义良风尚

  二、法院化建设现状近年随着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不断推进法院化整体状况有了较程改观现代司法理念初步树立法院干警群体素质和整体形象也有了明显提升但由我国法院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受认识水平、传统因素、体制因素等影响法院化建设现实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法院化建设落司法实践要落其他职业化建设具体表现如下()法院化建设认识上存片面性

  由化建设效益呈现滞性往往被我们些领导当成软任没有紧迫感有甚至认有就抓下应付下任案子多了就无暇顾及;些法院对抓化建设不太主动有甚至存畏难情绪认耗耗义不;些法院对法院化涵没有全面了导致把法院化建设简单化、功利化;有法院缺乏对法院化科学定位和全面理认搞化建设只不是走走形式简单地认开展几次体活动组织几次画展览就是建设法院化了或者花钱用

  .

  些格言警句装饰下办公楼挂出几幅带“化味”标语把化建设当作“花瓶”把搞化建设当成种“随流走场运动”忽视了法院化特质涵这些观对法院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导致法院化建设和审判无法形成动忽略了法院化对促进审判工作功效严重影响了法院工作持续、协调、全面发展

  (二)法院化建设实践上存盲目性

  每法院都有定化积淀法院化建设要创建适合身特色化完全靠照照搬建设法院化然是欲速则不达实践些法院脱离身实际不考虑身条件、环境也不管是否适合身法院性采取照照搬其他法院做法导致化建设出现随和无序、畸形与异化法院化功能显然不能得以体现主要表现()盲目仿效国外法院认国外法院化建设起步早、验足、措施遂盲目照搬完全忽视了我国国情和法院身条件导致法院化建设不不洋、不伦不类;()盲目仿效国其他法院不顾地区差异不考虑所处环境及身特殊性盲目照搬其他法院验做法进行硬性嫁接导致了法院化建设畸形与异化

  (三)法院化建设表面化

  实践些法院普遍存重物质化建设轻精神化和行化建设现象导致化建设出现表面化、单化些法院味追物质层面建设而忽视精神层面建设或以化物质形式替代精神容如认建造座充溢“法化”气息现代化审判楼就标志着法院化已实现;少数法院仅加强“两庭建设”、更新办公设施、改善办案条件等“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完全忽视法院精神化和行化这“软件”建设终导致这些法院化建设“有形无实”造成法院、法官主流化和精神严重缺失

  .

  三、加强法院化建设路径与构想化作人类社会智慧结晶是学习和积累程法院化是法院群体共识是法院群体成员共参与审判与管理实践结法院化建设作项复杂、长期系统工程也只有司法实践不断总结、探、提高才能使法院化建设保持旺盛生命力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推进法院工作更更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加强法院精神化建设培育现代司法理念

  法院精神化是法院先进化核心和精髓是法院群体灵魂它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价值取向定着法院群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精神化建设是推动法院化建设关键关键具体而言是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院群体基准则是法院化精髓是法院化建设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想保证从定义上说法院行化、物质化都是法治理念外表现是否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做到了司法民对法院化培育具有定性作用我们必须深刻理司法民涵始终坚持以人牢固树立司法民理念二是培育具有人特色法院精神法院精神是法官群体质精神高概括具有传承民族化精华、吸收世界先进化、追共价值理念化特征法院精神能够激发法官群体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增强法官群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建设法院先进化程应结合法官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法院精神使成法官群体价值追和行动指南三是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现代司法理念是法官群体达到公正司法终极目标对司法权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基础上通心主选择坚定信和推崇并司法实践奉高行准则基观念

  .

  ”法院精神化建设程应教育和引导广法官觉树立公正、平等、立等现代司法理念并以指导进行公正裁判四是坚持用先进型精神引领法院化建设先进型是法院精神化具体人格化作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法院化灵魂对法院先进化建设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应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代精神先进型用代先锋光辉业绩全面展现法院精神化精髓和强感召力用先进型人格魅力推动法官群体质理想信念形成与发展

  (二)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塑造良司法形象

  物质化是法院化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气有形物质环境不仅会对法官公正裁判产生无形积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无以替代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通物质化建设向公众凸显法院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认感和满以塑造身良司法形象具体而言是搞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主要窗口要做到威严庄重、布局合理、设置完善外观造型上要体现“沉稳气”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感二是搞办公场所建设良办公环境能给人带美享受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建设要切实做到济实用、庄严庄重要处处体现出法院公正、立、权威精神风貌三是搞司法装备配置配置司法装备要适应审判工作特不断满足审判工作发展要法院基础设施是法院化物质体

  .

  优雅工作环境法官们会觉得“工作着是美丽”每名志处处受到法院化熏陶会提高对职业认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豪感激发广法官奋发向上精神风貌

  (三)加强法院行化建设树立司法权威

  行化是法院化外表现是对法院化建设成效坏检验法官作社会正义守护神、作现代司法理念接受者和实践者要具有良职业道德和化品位具有特殊行准则和要加强法院化建设必须切实规法官司法行、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努力培育法官合职业道德要行模式确立法官共行准则具体而言是抓党建、廉政、思想等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法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法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仅要靠律和锤炼更要靠先进化熏陶法官职业化可以促进法官建立起有效律机制形成法官职业道德质化从而不断提升法官形象树立司法权威二是高重视司法礼仪建设司法礼仪真正义它不仅通庄严、神圣形式缴发出种心理冲击使社会公众对司法产生敬畏和尊崇而且强化了法官对公正裁判角色感知刻提醒法官规己行谨慎履行己神圣职责三是不断加强法院制化建设法院制化是法院行化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对法官职业群体行设定定准则对司法行和心理进行合乎目性要调整从而达到规司法行提升法院形象目应力加强制化建设不断规法官职业行从而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认感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四是围绕行化建设做牢立足作风塑院上树立新形象

  .

  高人民法院近年出台《法官职业道德规》、《法官行准则》等等都是法院行化重要表现形式全国法院群体成员提供了明确行标准和围我们要针对司法行和司法作风方面存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整顿活动认真影响公正执法和法官形象突出问题努力培养干警合职业要行方式

  (四)加强管理化建设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能力管理出战斗力法院化既是种化现象又是种管理理念法院管理化凝结了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培养工作人员群体识和规工作人员道德行有着重要作用运用化形式把长期实践创造出法院管理制固定下形成公正司法机制、清正廉洁机制、奋发有激励机制必将推进司法行规化、制化和科学化

  完善法院管理必须要做到科学、制衡、激励、稳定科学就是要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工作充分发挥制管人、管事、管案作用做到管理科学;制衡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肆膨胀合理配置审判既分工责又相制约构建起确保司法公正法治管理模式;激励就是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进、催人奋进机制;稳定就味着不朝令夕改建立稳定工作秩序方面要修订和完善制上取得突破努力消除制建设盲力争形成事事有可循制体系另方面要巩固制建设成上取得突破稳定和巩固行有效制建设成对定了制要排除切干扰狠抓真抓、实抓严抓抓到底使管理化发挥辐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

  (五)围绕审判化建设做亮培育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

  .

  丰富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审判工作基础要使法官队伍适应新期机遇和挑战必须围绕构筑“人才高地”着力加强法院审判化建设花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法官队伍全面提升广干警综合素质要明确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以“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用人标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手段积极打造“知名法官”和多层面人才二要进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不断激发法官队伍活力三要加培训力提高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目地对法官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逐步建立比较完善培训机制使干警岗前、岗、岗、任职、级、衔等各阶段都能接受相应培训整体推进法官队伍专业素质、业技能和司法水平提高

  种化发展和进步不只是他身是否具有潜质关键是如何发展它让它更具有与俱进生存环境和发展轨迹和谐司法环境法院化建设提供了肥沃土壤先进司法理念法院化建设提供了充足肥和谐阳光照射下法院化建设花必定光彩夺目

  .

  

篇五: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两篇

  下面xx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关于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法院文化如同无声的细雨,对法院干警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办案质效和办案能力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如何抓好法院文化建设,XX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政治业务素质提升,突出文化建设的实用性,使法院干警在思想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

  近十年来,XX法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法院、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文化建设这一助推器。

  该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努力提升班子队伍的综合素质。着力构建颇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文化、职业道德文化、廉洁勤政文化、团队协作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法院干警的精神粮食,该院紧紧围绕人民法官为人民、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举办学习身边典型,弘扬法治精神的演讲比赛,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提升干警素质。开展书记员打字速录竞赛、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观摩、听评庭审等活动。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层层签订廉洁责任状、发放廉政卡、

  1/14

  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干警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以防患于未然。通过举办文艺晚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文娱活动,丰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磨炼了干警的意志,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法院行为文化的引导功能,努力提高规范化执法水平。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规范》纳入干警政治业务学习范围,模范遵守司法礼仪,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围绕法院人民性不断深化便民诉讼举措,开展假日法庭、山野法庭、巡回办案,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方便,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缓解畏诉心理,真正做到法官是人民的法官。

  三是充分发挥法院制度文化的约束功能,努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规范权力运行,该院将诸多管理制度汇编成《法院管理规范汇编》,涵盖综合管理、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廉政管理等法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具体制度都细化到各个重点部位和具体环节,使干警时时可对照,处处有标杆。并且,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制度执行的平等化和效果化,所有干警不论职务高低,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政工、纪检部门不定时地对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的贯彻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努力提高制度的刚性力,增强干警的规则意识。

  文化建设的瓶颈

  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干警在思想上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搞文化建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进而简单地认为组织几次书画展、开展几次文娱活动、或者投点资金改善一下硬件设施、悬挂几幅文化匾牌或标语就是文化建院了;或者认为搞好这项工作是领导的事、是多数人的事,少

  2/14

  一两个无关大局。二是少数干警对推进文件建设态度消极。对开展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消极对待,能推就推,能省就省,应付了事,缺乏主观能动性。三是文化活动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学习宣传行政化、会议化和单一化状态,不少庭室局队的宣传学习仍然停留在读读文件、开开例行会议等传统的学习教育方面,很难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四是文化建设的行政化现象严重。一些所谓学习教育活动,无视文化建设的规律,盲目下达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指标,随意规定文化建设的期限,结果非但没有促使文化建设得到理性培育,反而使文化建设迷失了方向。

  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既要防止庸俗化,搞形式主义;又要避免抽象化,避免文化建设与工作实际相脱节。要找准切入点,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服务于法院工作大局。

  一是要立足法院自身,同时大力争取外部支持。首先,法院文化建设应当立足法院自身,做好法院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法院文化建设初期的各项准备,营造法院内部的学习氛围。其次,要积极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争取党委领导和人大支持,使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法院基层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二是要重视司法礼仪。司法礼仪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司法礼仪不仅树立了法官及法院平等、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捍卫了国家法律的神圣权威和尊严。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有着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因此法官要充分认识到司法礼仪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严格依照法院司法礼仪来要求自己。

  3/14

  三是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法院文化为广大干警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首先是提炼法院精神,设立集中体现法院精神的院标,以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尊荣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其次是打造平台、优化载体,丰富法院文化建设;办好审判理论刊物,打造法院文化名片;办好法官博客论坛,开辟法官理论交流阵地;办好法院互联网站,擦亮传播司法文明窗口。

  文化建设结语

  法院文化建设是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文化建设理应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以群众工作为着力点,以自身管理为结合点,在遵循司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努力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法院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其中法院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农十师两级法院十分重视法院文化建设,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精神文化为主导,以行为文化为要务,以制度文化为重点,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努力建设公正、严谨、拼搏、关怀的具有法院特色的文化,营造浓厚的法官职业文化氛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推动十师两级法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4/14

  十师法院文化建设以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职业群体的素质为目标。因此,具有鲜明的审判色彩,其以法官群体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及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富有全体干警个人色彩的印记,是法与文化的和谐共舞。

  一、十师法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十师法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观层面,它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中的组织架构层面,发挥着稳定和规范作用,它是法院文化本质外张的具体表现,也是人们评判的重点;而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面,是法院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法官和其他全体干警的职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它不仅体现着现代司法理念,而且主导法院现代司法理念的实质与方向,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法院文化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对内,有利于提升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法院管理;对外,它对于实现社会公正、促进和谐建设、建立公众的法律信仰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以实物形态显露于外,能被人们直观感受,并能反映审判活动特点的物质实体,包括审判建筑的特征风格、审判法庭的设置装备、工作人员的服饰仪表以及法院内部的办公设备、文体设施等等。近年来,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农十师两级法院均建设了综合审判办公楼,并于XX年和XX年分别投入使用,成为农十师和阿勒泰地区具有法制权威的地标性建筑。农十师中级人民法院与巴里巴盖垦区人民法院的审判综合大楼,在整体设计上突出建筑功能、风格与法律文化历史、审判人文理念的融合,在细节上通过法院文化

  5/14

  长廊、永久法官誓词、办公场所的各类书画牌匾和法官名册等系列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法院形象注入深厚文化底蕴。两级法院还设置了荣誉室,通过开辟专门场所设立荣誉室,以图片、文字、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集中介绍法院的发展历史、工作成果、先进模范人物等。对外,有效展示法院文化建设成果;对内,有效激发干警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二)行为文化建设。法院的行为文化是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基于共同意识,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审判行为、思维模式、内部管理行为以及职业行为规范等等。为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农十师法院创建了审判质量管理体系,以高标准管理规范司法行为;为提升法院公信力,制定了以提高案件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官庭审驾驭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法官制作裁判文书能力为的突破口的《农十师法院三项评查规定》,规范裁判文书,禁止无理裁判制定当事人满意度测评等制度,为公众提供信息平台、互联网邮箱的数字化信访渠道;为进一步便民利民,制定了预约办案、电话立案、远程立案、远程接访、巡回审判、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抓好节假日值班、指导群众诉讼、假日法庭、农忙晚间法庭等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一切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落脚点,真正做到司法为了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通过联席会议、法制讲座、司法建议等形式,及时与共建单位沟通交流情况,分析审判形势,商讨对策措施。积极依靠共建单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把便民利民的特色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群众炕头、延伸到群众的心头。

  (三)精神文化建设。法院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法院在审判、管理、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管理理念、群体精神等意识形态,是法院群体的共同认识和追求。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农十师法院系统注重弘扬兵团法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追求公平正义、勤勉敬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以丰

  6/14

  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活动,寓教于审、寓教于趣、寓教于行、寓教于乐的活动。把文化渗透到法院的一切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法官。

  (四)制度文化建设,建立一种长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农十师两级法院首先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坚持制度创新,践行司法为民,为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适用于审判工作实际,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编撰了《农十师两级人民法院规章制度汇编》。汇编按照党政事务和队伍建设、审判工作、行政事务收集了三大类60项规章制度,分发给每位干警,做到人手一册。同时成立政务督查小组,负责规章制度的督查落实,定期公布各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打造一流审判队伍

  王胜俊院长在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的报告中批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培育有先进的法院文化展示平台。

  十师两级法院坚持精英带动主流、全员参与、开拓创新的原则。以创办好法制在线栏目为依托、以创办好法院局域网站为核心、以创办好法官论坛为重点、

  7/14

  以创办好各类文体活动为目标。开展以干警为运作中心的评比表彰、岗位练兵、学术研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晚会、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主要分为教育型、学习型、竞赛型、表彰型、高雅型等几种最为大家熟悉并广泛运用的法院文化活动方式,有利于活跃干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使干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多年来,两级法院每年举办以天平颂、和谐之春等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其中,XX年两级法院干警编排的音诗画情景剧《党旗颂》在师政法系统获得二等奖,较好地展现了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和法院文化建设成效。两级法院每年组队定期开展训练参加师举办乒乓球赛,增进法院群体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与理解,从而培养全体干警心系法院的职业感情。

  (一)围绕精神文化建设,做强支撑点,实现政治建院

  法院精神文化是先进法院文化的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它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级法院以建设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为目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1、抓好维稳教育活动,引导干警坚定政治立场。通过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两级法院法官和干警的政治立场,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维稳意识。使两级法院干警进一步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守土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8/14

  2、抓好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着重强调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三个至上,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并通过设立爱岗敬业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推选名言警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三个至上逐步深入人心,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司法行为。

  3、抓好和谐司法理念教育,引导干警创建法院内、外和谐的司法关系。组织干警收看宋鱼水、郑桂兰、陈燕萍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倡导在法院内部营造心灵相通、工作相融、人缘相亲、和谐合作、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法院外部寻求和构建和谐的诉讼模式,倡导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依法诉讼、诚信诉讼、文明诉讼、积极诉讼、平等诉讼,形成和谐诉讼秩序。

  (二)围绕物质文化建设,做优结合点,夯实基础强院

  物质建设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夯实法院物质基础,对树立法院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开通了三级法院局域网,安装了法院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审判、办公的现代化。两级法院始终把提升法院创办专栏和网站质量做为重要抓手,办好两级法院网站,提高品位。我们主要在解决目前法院网站信息更新滞后、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上下功夫,设立网页的信息主管,加强对下级法院相关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与信息交流;通过管理和评比,增强网站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通过现代化的资讯手段,传播独特的法院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关注法院、聚焦法院。办好《法制在线》专栏。两级法院吸收文字功底较强、具有学术专长的审判业务骨干参与编辑,在版式设计上更加富具有地域和法院文化特色,在栏目设置上加大法律适用研究的力度,在稿件来源上不断扩大撰稿人的

  9/14

  队伍,使《法制在线》专栏成为法院干警进行学术交流、审判研讨的阵地,通过刊发优秀的文章关注法律的人性基础、价值构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广大干警产生司法共同体的归属感。

  (三)围绕管理文化建设,做实着力点,完善制度建院

  软文化建设,硬制度先行。近年来,十师两级法院对人事制度、管理机制、审判方式进行了的改革,建立起用制度规范人,用机制激活人,用责任约束人,用绩效评价人,用奖惩回报人,符合法院职业特点的科学司法管理机制。

  推行了中层干部竞岗制度、主审法官选任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选任中层干部、主审法官,探索了法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素质法官在审判中的核心作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了同志的成长与进步,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华的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激活了内力,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

  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修订了关于领导决策、审判流程、质量考评、廉政建设等八大管理规范体系,实现了决策规范化、办案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和监督规范化,使两级法院的规范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四)围绕行为文化建设,做牢立足点,树立作风塑院

  10/14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对法院群体各类行为的规范要求。

  1、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文明的细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干警工作时间统一规范着装,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坚持做到态度和蔼、办事认真、公正司法、人民满意十六字方针,真正形成公平、公开、公正、为民的司法作风和勤政、文明、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2、开展三项评查活动,提高案件质量。我们把开展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查、案卷质量评查活动作为规范庭审行为、规范裁判文书制作、规范案卷装订,提高庭审能力和案件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组织两级法院其他干警观摩、评查法律文书和案卷,让审判员在真实案例中掌握质证认证、查明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控制庭审秩序等能力,杜绝了无理裁判和无序装订现象。

  (五)围绕审判文化建设,做亮培育点,培养人才兴院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

  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坚持日常学习制度,采取法官讲课和领导领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克服经费紧张、审判任务重的困难,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推行外出培训人员讲课制,使一人受培训、全员有提高。

  11/14

  定期举办法官论坛,提高法官素质。两级法院每年举办一期法官论坛、法官会议等活动,旨在增强法官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丰富审判经验,届时邀请政法委及公、检、司有关领导、专家、社会人士参与讨论点评。活动结合审判实践,确定若干司法实践性较强的论坛专题,由法官收集资料,准备讲稿,轮流主持、发言,这种关于法律适用沟通交流的形式为法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有效激发法官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其更深次的意义在于通过共同探讨法律法规适用,交流办案技巧,促使法官们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产生最大限度的趋同,最终形成法官职业共同体,提升论坛的品味和层次。

  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提升干警修养。在司法宣传上要严格落实《农十师法院新闻宣传与调研工作暂行办法》,规定每个干警必须完成网络新闻稿件12篇,报刊宣传稿件2篇、调研文章1篇的宣传与调研任务,并将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格局。对于完成任务多、质量好的给予重奖,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干警当年评优评先以及晋升职务职级的资格。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宣传与调研文章,发挥资深法官和高学历人员的智力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其活跃的法律思维、丰富的审判经验、文明的道德修养影响和感染和带动其他法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加强能力培训,提高司法技能。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下大力气抓好审判业务理论学习,形成以法庭为课堂,以案例为教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机制,用身边的人教育培养身边人;强化岗位锻炼,通过开展庭审观摩、以案析理等形式,切实提高法官四种能力。

  12/14

  举办法院文体活动,提高法院活动品牌。两级法院创新活动方式,定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借鉴其他行业特点来丰富和发展法院文化,创出具有两级法院的特色和品牌。在教育型文化活动中,两级法院充分运用自治区高级法院出版的《新疆审判》和兵团分院出版的《兵团审判》等刊物,以及《兵团日报》、《新疆法制报》、《北屯报》、《阿勒泰报》;兵团电视台、北屯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将法院文化的要义进行系统地梳理,提炼出具有法院特色的基本精神,既有效解决每年学习教育的主题各不相同难以整合的问题,又能使法院文化不断发展。同时组织广大干警向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台报送案例和通讯,通过生动直观的案例,将法官调解、审判的经验和技巧向广大传民众播给,成为农十师两级法院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法院内部刊印的《兵团法官》、《兵团法院新闻集》,这些内刊是法院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开拓了法院干警的才气,而且成为所在法院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学习型文化活动中,每年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以及经验交流会,让干警们登上讲台为审判工作献计献策,既增强他们演讲与示范的技能,又集合审判一线的智慧,丰富法院文化的内涵。两级法院充分利用办公楼走廊、墙壁、门前平台、黑板报、展板、学习园地等载体,分不同阶段介绍法院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措施,展示法院开展的教育活动成效;既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院精神文化,也宣传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图文并茂,每天出现在法院干警周围,反映法院文化不同层次的内容,寓教于潜移默化中,对营造法院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宣传栏或学习园地中由每个干警亲笔写下自己的警句或座右铭,连同个人工作生活照、获得的最高荣誉一起进行展示,时刻警醒干警公正司法、奋发进取。

  在竞赛型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法官、调解能手、办案能手优秀书记员、优秀司法警察、优秀通讯员等高定位的审判技能竞赛,探索融岗位练兵和法学研究为一体的文化活动新模式。在表彰型文化活动中,树立真正能代表法院精神的知名法官和其他典型人物,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并通过法官文学的创作形式加以升华,使其他法院干警有学习的具体典范,社会各界对法院精神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高雅型文化活动中,定期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培养干警

  13/14

  高雅的业余爱好,提升干警的生活品味,使干警的业外行为也成为法院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十师两级法院全体干警还积极参与兵团法院和农十师举办的摄影书画展,有十余幅书画和摄影作品获一、二等奖,并被收录进刊印成的画册、文集,对两级法院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级法院还在电视台、电台、报社开办《以案说法》和《法制在线》专栏,干警们积极撰写各类文章,成为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两级法院摄制了《活跃在阿勒泰草原上的巡回法庭》、《困境中崛起,艰苦中创优》、《追求》、《天平下的蒲公英》等电视专题片,在十师专题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热情讴歌兵团法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法官精神,通过拍摄专题片,提升法院文化的内涵,真实地刻画了十师两级法院法官的内心世界和职业追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推行以上措施,十师两级法院的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保障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自XX年以来,中院在农十师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二名,连续两年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在XX年兵团法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XX年再上新台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全体干警争先创优,有十余名干警受到自治区高级法院、兵团分院表彰,先后涌现出自治区十佳女法官、自治区办案能手、自治区执行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先进政工个人等先进典型。

  14/14

  

篇六: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困难及对策

  来源:作者:唐时华摘要: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各地法院要怎样努力才能进一步扩大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真正立足本地实际、借鉴经验、革故鼎新,发挥特色,把本地区法院的文化建设抓实抓好,从而真正打造好“法院文化”这一品牌,形成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大格局?本文试总结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共同存在的两点宏观不足和八点具体困难,并给出提纲式的对策,以期对各地法院文化建设有所裨益。关键字:法院文化不足困难对策当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法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法院的文化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在这种形势之下,各级人民法院积极投身到法院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河南巩义、山东东营、上海等地,尤其是地处边疆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值得借鉴。但是,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与当前迅猛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有的法院文化建设缺乏主动,内容老套,毫无新意;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消极对待、引导不力……从总体上看,全国法院的文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缺乏整体推进的意识,还处在各自为阵,法院文化建设如何多管齐下,突破“瓶颈”,值得我

  1

  们的理论和实务界深思。一、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两点宏观不足

  谈到个体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从全国法院文化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谈到,只有从宏观上对法院文化建设有一个总的认识,才能够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存在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困难.

  历史的困难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的法院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国家,创造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也缺失现代法治的历史渊源和积淀,到清王朝覆灭时,我国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法院文化更是虚无飘渺。人治社会、儒家文化的浸染让中国的法院文化在历史的尘埃中喑哑无语。虽然建国后尤其是我国“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略的适时提出,为法院文化建设铺设了快车道,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以及当前外来思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法院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现实的困难主要来自法院内部:法院文化产生的土壤是法院,脱离了法院和法官来探究法院文化的不足,其结果必然是试图在沙滩上建盖坚固的大厦。首先,从法院的管理体制行政化问题上讲,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实行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法官的管理仍然带有很浓的行政色彩,姑且不论庭室领导的指令所蕴涵的强制物语权,单是法官的审判职称的评定与行政职务挂钩这一点,就值得质疑。在我国上下级法官遴选制度尚

  2

  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如果不担任行政职务,那么直到其退休也只能是一级法官。而直接进入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工作的年轻法官由于所处法院授予的行政职级的不同,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更高的法官等级。试想,在一个千军万马挤行政职务这一“独木桥”的法院,要试图让法官保持一个超脱、平和的心态来参与法院文化建设和司法精神的塑造必然是困难的.其次,从司法地方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地方行政掌控了法院的财物核拨等重要权限,法院乃至法官的切身利益与地方利益就有了割舍不掉的牵扯,出现了法院很大限度依赖地方行政的危险。正是这种危险,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地方政府给法院分配招商引资指标、抽调法院法官参加计划生育、烤烟生产等工作等怪现状。再次,从法官的非职业化角度来说,法官之所以为法官,即是这一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遗憾的是,法官的非职业化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虽然《法官法》实施已整整十年,但是法官的审判津贴仍可望不可及,实践中收入落后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公务员;法官职业保障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法官在办案时稍有理解偏差,就会有很大的职业风险,例如广东法院的法官莫兆军被追究一案。法官的职业保障不到位,待遇的偏低,风险大,不足以使社会产生对法院的认同感,不足以形成法官职业本身的尊荣感,不足以吸引优秀的法律人才到法院工作,也就不足以产生我们期待以久的体现法律、法院、法官精神的优秀法院文化。

  二、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八大具体困难及对策

  3

  问题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大审判法庭的建设、购置新的办公设备,更新公务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法院物质建设的落后现象。但是,很多法院正是在忙于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视了法院的精神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建设,没有深刻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精神是“花瓶效应”,是“务虚工程",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部分法院的法院文化建设了无踪迹,造成法院、法官主流文化和精神的缺失。对策:法院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是社会纠纷的最终裁判者,难以想象没有法院文化和法治理念的法院如何肩负起司法为民这一神圣职责。为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个法院可以参照山东东营、上海等地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为自己所用。在另一个方面,同样是地处西部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法院文化建设的大潮中,积极整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从而达到法院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云南高院的主要做法是:从整体上策划一个法院文化建设方案,由高级人民法院牵头,成立云南省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各级法院的文化建设拟定一个实施纲要,指派各级法院由一名院领导具体负责,将法院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施法院建设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用外在动力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进行助跑,

  4

  在短短大半年时间里,取得了《以法律的名义》专题片、《云南高院赋》等一系列成果,掀起了全省范围的文化建设高潮,完成在西部法院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领跑和推进。

  问题二:法官业绩考评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当前,部分法院法官的业绩考评缺乏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标准,法官的考核依然是按照公务员考核的“德、能、勤、绩、廉”标准,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完全按照公务员考核的标准,还不能适应法院的工作考核效应甚至容易流于形式。这种考核标准,导致部分法官对无法不能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的定位,也不利于法院对法官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而这种情况对法院文化的直接影响是法官对法院文化没有积极性,缺乏基于法官尊荣感、自豪感而产生的原动力。对策:当前,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东部法院的法官都面临一个问题,这就是收入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要注意法院考评机制的量化和细化,将传统的“人管人"机制相“制度管人”的机制发展;要引导和培养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从肯定评价的前提定位出发激励法官崇德敬业;要改“相马”为“赛马",大胆奖励那些公正廉洁、司法为民的、将法院文化精髓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的法官,从而激发广大法官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西部地区法院又有其特殊性,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例如云南宁蒗等地有的地方办一个案件要步行一个星期),单纯用公务员考核标准或者要求象发达地区法官一样用结案数

  5

  等指标来考虑是不现实的。西部法官业绩的考评应当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但是又要与本地实践结合,积极建立一套符合本地法院审判工作和法官职业色彩的考评机制.

  问题三:没有明确具体的法院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现象:明确法院文化的目标和方向,是法院文化的发展的前提。法院文化的建设毫无目标,没有法院文化的科学定位,导致法院文化建设的随心所欲和盲目混乱.对策:当前,放眼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的法院,无一不是确定了明确发展目标。具体体现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总结出本院的预案训和院赋,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在指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如河南巩义市人民法院提出了“忠诚、公正、奉献;厚德、清廉;自律”的院训。中国广大地区同样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广大法官对法律的奉献就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从法律、法院、法官的角度出发,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广大法官无私奉献、公平高效的精神品质和群体精神,从而提炼出具有本地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目标,总结出溶汇着本地法院、法官热情的院训和院赋.问题四:法院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合力,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现象:当前各地法院文化建设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还存在文化建设只是政治宣传、综合行政部门重视而审判业务部门不重视的现象。法院文化建设还不能做到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全体法官共同参与、长效建设机制共同构建的良好现象。审判人

  6

  员中“合力”的文化建设意识还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把案件质量把好就是万能的错误思想还在占有很大市场.

  对策:各省高院可以考虑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培训活动,以引起全省法官的广泛关注.各级法院党组要做到充分动员,保证做到法院全员参与先进法院文化建设。法院党组应当承担起领导职责,充分发挥干部管理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调研宣传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党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资深法官和高学历人员的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群策群力,使法院文化建设形成人员、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从而进一步构建起法院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问题五:法院的学习宣传行政化、会议化和单一化现象:法院的学习宣传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部分法院的宣传学习仍然停留在读读文件、开开例行会议等传统的学习教育方面。这种方式的行政化、会议化和单一化,很难充分调动广大法官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而这种方式最大的危险在于:可能将我们寄予极高期望的法院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对策:学习宣传是靠职业化、理性化、德性化内在心理主动勃发并促进升华的.为此,我们的法院文化建设在宣传教育这一问题上,还要注意到:法官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丰富的情感,我们不能将法官这一丰富的群体局限在僵化死板的模式中.所以,我们的法院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做的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学习可以是经典阅读、电影观看、摄影采风、法官沙龙、法官博客的方式,前两年被称为法制类影视精品的《大法官》,其成功的重

  7

  要原因就是人物形象鲜活,事迹生动感人。总之,要从广大法官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最贴心的事情入手,要最大限度地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法官群体的活力,让他们变法院文化建设的被动为主动.

  问题六:法院文化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现象:由于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法院文化工作本身的缺位等复杂因素,法院的文化建设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现象,在偏远地区尤为突出,很多群众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连法院本身的组成、职能等都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至于更高层次的认识更是无从说起.虽然我们可以认为因为历史、物质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公众素质的不足,但是这毕竟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凸现了当前法院文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对策:法院文化本身除了内部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法院文化的外部特色。所以,除了通过司法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法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外,我们还要注重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各地的法院文化成为当地精神的代表。如可以采取巡回开庭、定期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沟通,邀请市民参观法院文化建设等方式,使社会公众了解法院工作、支持法院审判并最终树立法治理念。

  问题七:法官的综合素质离先进文化法院的要求还较远现象:先进的法院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有高素质的法官群体,由于条件限制,部分法院法官的综合素质离先进法院文化的要求

  8

  还较远。具体表现在:各级尤其是西部法院的法官学历层次还不高,法官断层现象相当严重,部分基层偏远的法院甚至出现只有几名法官的现象;由于待遇偏低,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艰苦的法院工作,在职的工作人员通过司法考试,相当一部分选择跳槽做收入较高的律师职业等,导致法院人才的大量流失;在职的部分法官有相当部分是部队转业、特殊时期招工招干进入法院,缺乏法律职业背景;法官续职培训的机会较少,法律专业知识陈旧,其他领域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凭经验办案的人员大有人在。如此等等,形成法院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对策:法院文化要抓好,法官的整体素质不容忽视,因为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为此,应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制定政策,鼓励法院法官积极提高整体素质。如:加大对中、基层法院的投入,改善法官待遇,畅通进人、出人的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法院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使法官培训系统化、深入化和制度化;鼓励法官积极参加学历考试和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建立法官的逐级遴选制度,使这一方式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制度;要以法律事业感召人,用法院的情感吸引人,用法院领导的人格魅力感动人.

  问题八:部分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较弱现象:由于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形势,导致了部分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较弱。由于信息资源的缺乏,一些法院的相当部分法官还停留在“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

  9

  的落后状态。许多法院没有开通互联网,相当部分的法官不懂电脑的运用,甚至在西部偏远的法院,连电视的收看都还成问题,这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对给拓宽法官的视野、增加法官的知识积累的要求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也与法院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格格不入。

  对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法官的素质势在必行。各地法院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法院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开通互联网,实现法院内部的三级联网;积极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介,拓宽广大法官的视野;建设好法院网等法院的对外网站,将法官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上面来;定期和先进法院进行信息的交流.总之,要在创造条件的前提下,让东西部法院法官充分享受到同样的优势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达到法院文化所蕴含的要求。

  总之,面对建设全国一流的法院文化的目标,我们相信:只要各地法院法官齐心协力,对症下药,法院文化建设必将大有作为,打造出彰显本地法院精神特质和现代司法理念的法院文化,建设者辛勤的汗水,一定会在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浇灌出法院文化的灿烂之花!

  10

  

篇七: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各地法院要怎样努力才能进一步扩大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真正立足本地实际、借鉴经验、革故鼎新,发挥特色,把本地区法院的文化建设抓实抓好,从而真正打造好“法院文化”这一品牌,形成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大格局?本文试总结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共同存在的两点宏观不足和八点具体困难,并给出提纲式的对策,以期对各地法院文化建设有所裨益。关键字:法院文化不足困难对策当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法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法院的文化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在这种形势之下,各级人民法院积极投身到法院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河南巩义、山东东营、上海等地,尤其是地处边疆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值得借鉴。但是,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与当前迅猛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有的法院文化建设缺乏主动,内容老套,毫无新意;有的法院对文化建设消极对待、引导不力……从总体上看,全国法院的文化建设还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缺乏整体推进的意识,还处在各自为阵,法院文化建设如何多管齐下,突破“瓶颈”,值得我们的理论和实务界深思。一、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两点宏观不足谈到个体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从全国法院文化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谈到,只有从宏观上对法院文化建设有一个总的认识,才能够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当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存在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困难。历史的困难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的法院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国家,创造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也缺失现代法治的历史渊源和积淀,到清王朝覆灭时,我国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法院文化更是虚无飘渺。人治社会、儒家文化的浸染让中国的法院文化在历史的尘埃中喑哑无语。虽然建国后尤其是我国“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略的适时提出,为法院文化建设铺设了快车道,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以及当前外来思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法院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现实的困难主要来自法院内部:法院文化产生的土壤是法院,脱离了法院和法官来探究法院文化的不足,其结果必然是试图在沙滩上建盖坚固的大厦。首先,从法院的管理体制行政化问题上讲,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实行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法官的管理仍然带有很浓的行政色彩,姑且不论庭室领导的指令所蕴涵的强制物语权,单是法官的审判职称的评定与行政职务挂钩这一点,就值得质疑。在我国上下级法官遴选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如果不担任行政职务,那么直到其退休也只能是一级法官。而直接进入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工作的年轻法官由于所处法院授予的行政职级的不同,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更高的法官等级。试想,在一个千军万马挤行政职务这一“独木桥”的法院,要试图让法官保持一个超脱、平和的心态来参与法院文化建设和司法精神的塑造必然是困难的。其次,从司法地方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地方行政掌控了法院的财物核拨等重要权限,法院乃至法官的切身利益与地方利益就有了割舍不掉的牵扯,出现了法院很大限度依赖地方行政的危险。正是这种危险,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地方政府给法院分配招商引资指标、抽调法院法官参加计划生育、烤烟生产等工作等怪现状。再次,从法官的非职业化角度来说,法官之所以为法官,即是这一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遗憾的是,法官的非职业化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虽然《法官法》实施已整整十年,但是法官的审判津贴仍可望不可及,实践中收入落后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公务员;法官职业保障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法官在办案时稍有理解偏差,就会有很大的职业风险,例如广东法院的法官莫兆军被追究一案。法官的职业保障不到位,待遇的偏低,风险大,不足以使社会产生对法院的认同感,不足以形成法官职业本身的尊荣感,不足以吸引优秀的法律人才到法院工作,也就不足以产生我们期待以久的体现法律、法院、法官精神的优秀法院文化。二、法院文化建设面临的八大具体困难及对策问题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积极争取地方财

  政支持,加大审判法庭的建设、购置新的办公设备,更新公务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法院物质建设的落后现象。

  

推荐访问:法院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文化建设 法院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1115/576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