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观后心得体会共四篇(全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26 09:5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观后心得体会共四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观后心得体会共四篇(全文)

 

 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观后心得体会共四篇

 第一篇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于 1 月 15 日至 19 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 8 点档播出。专题片共分五集,分别为《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永远在路上》,共选取 16 个案例,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 140 多人,生动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作为 2022 年警示教育“第一课”,深思干部腐化案例中的“前因后果”,保持手停“零”线、眼不“容”沙、心能“忍”欲的“零”“容”“忍”状态,做到慎始慎初、慎小慎微、慎权慎私。

 手停“零”线,常存“白袍点墨”之戒,做到慎始慎初。从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展现的干部腐化案例看,有些干部就是因为没有果断对“第一次伸手”说不,怀着“仅此一次”的侥幸心理,掘开了心理的第一道防线,从此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就不攻自破。比如,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陈刚,在房地产商重点“围猎”下,逐渐失去了定

 力,从接受老板们的吃请娱乐,发展到收受车辆、信用卡,再到收受房产、巨款,一步步沦陷。从政的“白袍”,一旦沾染了贪腐的“墨迹”,就再无洗净的可能。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作为 2022 年警示教育“第一课”,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力戒侥幸之心,不留“过渡地带”,在面对“第一次”时,就要意志坚定、泾渭分明、毫不动摇,时时慎初、事事慎初、处处慎初,拒污浊于千里之外、绝深渊于诱惑之中。

 眼不“容”沙,常怀“堤溃蚁穴”之思,做到慎小慎微。从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展现的干部腐化案例看,有些干部以行政级别而论,可谓小到极点的“苍蝇”,却能化身为鱼肉乡邻的“猛虎”,给公共利益和法治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比如,甘肃省永登县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在自认为的“小事”中牟利,非法索取 55 万多元,作为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本应看管好群众的“救命钱”,却把“靠山吃山”演绎得淋漓尽致,给受害人和社会带来了无穷伤害。一个人在小节小事上“不过关”,在大是大非前也很难“过得硬”。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作为 2022 年警示教育“第一课”,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吸取教训,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淡薄之心看名,从拒绝一瓶酒、一包烟、一场局开始,坚决

 不搞小动作、不揣小心思、不掺小私货、不批小条子,谨细节而为大智,积小善而成大德。

 心能“忍”欲,常铸“权为民用”之魂,做到慎权慎私。从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展现的干部腐化案例看,一旦疏忽对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的约束管理,带来的就是一个行业的歪风邪气,污染的就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比如,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原副院长马林昆,走上医院领导岗位后,逐渐偏离了治病救人的初心,用一把手的权力变现的行为愈演愈烈,在医院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从经销商那收受了巨额钱财。一旦一把手变成“一霸手”,“塌方式腐败”和“连环式窝案”就会随之而来,其危害性将难以估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作为 2022 年警示教育“第一课”,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把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勤务员”,把造福人民视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扫清思想之尘,永葆初心如磐。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展现的一帧帧震撼心灵的镜头,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持续强劲的反腐鼓点的缩影。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作为 2022 年警示教育“第一课”,时刻保持“零”“容”“忍”状态,常怀“善怕之心”、常为“律己之行”、常修“从政

 之德”,让“严”字充盈“工作圈”和“生活圈”,让“慎”字贯穿“8 小时内”和“8 小时外”,让“法”字把牢“底线”和“红线”,不断校准廉政坐标、走稳从政之路。

 第二篇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在央视播出,表达了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如今,象征团圆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然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节点”就是“考点”,正是考验其作风、展示其修养的重要时刻。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广大党员干部应在《零容忍》中学习勇于自我革命、正风肃纪的精神,自觉抵制享乐奢靡歪风,遵守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争做廉洁过节的宣传者、带头者和引领者,发挥榜样的力量,带领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清正廉洁的春节。

 悟“廉”之思想,对公款吃喝,违规宴请“零容忍”。春节假期将至,违规吃喝在节日期间易发多发。持续疫情防控下,个别党员干部容易产生趁着假期出去放松、违规搞吃喝玩乐的不良念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很多堕落的党员干部都是从过年过节的一顿饭、一杯酒开始,渐渐堕入腐败的深渊。违规吃喝是“四风”典型问题,实质上也是思想不牢、党性薄

 弱的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驰而不息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持续发力纠“四风”、树新风,持续遏制违规吃喝问题。我们也必须深化思想认识、提高警惕防范、落实作风建设,坚决克服侥幸心理、攀比心理,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带头树起廉洁过年的标杆,坚决防止春节期间违规接受宴请、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树“廉”之新风,对收发红包、违规收礼“零容忍”。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仪文化。但是身为党员干部的我们,送礼和收礼要注意分寸和规矩。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礼品、红包实属正常。然而,在年关这个关键节点,有很多怀着不轨之心的人,会利用礼品、红包等甜头,诱惑和引导党员干部,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面对着用礼品“包装”着的利益往来,党员干部须坚守规矩,常怀警惕之心,练就一双慧眼,坚决防止违规收送名贵礼品以及收送电子红包等问题的产生,带头遵规守纪,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更用党章党纪规范自己,慎微慎初、防微杜渐,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守住纪律红线、坚守廉洁底线。

 守“廉”之规矩,对公车私用、违规用车“零容忍”。“小节不慎,大节难保。”部分公务人员怀有侥幸、贪便宜心理,抱着“用一会,没关系”“仅此一次不会出事”的想法,将公用车辆私自使用,更有甚者据为己有、霸占公车。在春节来临之际,此种情况更为严重。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现象,存在着思想上的浅薄、对纪律的违反、公权力的滥用等恶劣问题。清正廉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主动扛起正风肃风政治责任,敲响反腐倡廉警钟,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努力提升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将严格的制度要求常态化执行到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始终维护好年关节点的制度权威,始终做到慎初慎微慎小慎独,警惕“破窗”效应,坚决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为新的一年打下严肃、严格、严厉的良好基础!

 第三篇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零容忍》专题片第 1 集《不负十四亿》一经播出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压反对腐败、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就是不负民心、不负十四亿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在《零容

 忍》热度下“反求诸己”“透视自我”,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护航新的“赶考”路。

 理想信念“坚”如磐,以身许党无悔“惜”。“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江苏省委政法委原书记王某科和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某军处理通报中的相同评价。当下,仍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信念动摇、理想滑坡,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今朝有酒今朝醉”中自甘堕落、浑噩度日,深深辜负“十四亿”。“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行为的“总开关”,朴实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纪检监察干部砥砺奋进、行稳致远的精神密钥,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体悟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的底层逻辑,牢固树立起为党而战的信仰信念,不断擦亮兴党而强的政治底色,在坚定理想、深信笃行中走细走实走深政治监督之路,扎实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民担当“肩”如山,体生疾苦终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的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扎实为民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站稳“民心是最大政治”的群众立场,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自觉。纪检监察干部要厚植爱民情怀,在“身”入基层、“走近”群众的同时“心”入一线、“走进”群众,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拒的

 是信访,伤的是民心”的基本认知,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行动标尺,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寻求工作突破,凝神聚焦基层“小微权力”、精准施治民生领域“微腐败”、督促各项惠民助民富民政策落地见效,以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实绩取信于民。

 自我革命“剑”如虹,厚筑廉墙不生“隙”。“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廉洁自律厚植于百年党史中,涵养于模范事迹中,包孕于家风廉韵中。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然争鸣,反腐倡廉工作正全面推进,监督执纪这把“金刚剑”必须足够锋利,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一剑封喉”。坚决防治“灯下黑”,决不让“利剑”蒙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以自我革命精神查摆问题,是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作为。“笔下光影交错,心中黑白分明”,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腐蚀”“围猎”的警觉。纪检监察干部要厚筑廉墙、引领廉风,在驰而不息的自我革命中练就管党治党的“铁肩膀”,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以务实管用的“硬招数”,切实巩固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四篇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热播,共分为“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永远在路上”五

 个主题,选取 16 个案例,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 140 多人,生动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

 收视高企、弹幕刷屏、网站转载、网友点赞,专题片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反腐鼓点与民心同频共振,传递出了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震慑效应越来越强的清晰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固守忠诚之心、树牢红线意识,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让警钟长鸣于耳,做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公仆,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获取“信仰密码”,拧紧思想“总开关”。树高千丈靠根深,人行万里靠铸魂。《零容忍》中,对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和江苏省委政法委原书记的通报中有一句相同的评价,“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这样的反面案例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的期盼大相径庭。党员干部当深入自省,引以为戒,获取“信仰密码”,拧紧思想“总开关”,胸怀“国之大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理想信念化入血脉,铸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言一行有党性,大战大考炼真金。党员干部定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考验面前立场坚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

 信念坚定、言行一致,不做思想上的“糊涂虫”,不做政治上的“墙头草”,不做行动上的“两面人”。永远保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始终不变初心、不移其志,用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奏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韵律。

 获取“纪律密码”,敬畏制度“高压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权力是把“双刃剑”,《零容忍》第一集中数个高官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罔顾党纪国法,“闯红灯”、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最终换来一副冰冷的“手铐”。党员干部要防微杜渐,获取“纪律密码”,算好“政治账”,敬畏制度“高压线”,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高党性觉悟,提升道德修养,严守党纪党规、不逾底线,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杜绝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持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和抵腐定力,在歪风邪气袭来时“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诱惑利益出现时“一寸丹心向日明”。要甘做“平常人”,常怀“平常心”,理智地看待名利、大气地对待得失、静气地正视进退、冷静地面对成败、科学地学会比较,知足常乐,不自满、不抱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身体力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以绩服人。

 获取“为民”密码,加深干群“鱼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零容忍》中江苏省委政法委原书记长期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忏悔时他表示“对不起人民”;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用公权为他人牟利并收受巨额财物,忏悔时他表示“初心使命没有了,连敬畏之心后...

推荐访问: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观后心得体会共四篇 专题片 反腐 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xindetihui/2022/0926/5169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