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2024年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5篇(2024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2-15 18:12:02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在今年受表彰的278名“最美奋斗者”当中,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陈俊武荣登榜单,这位和石油冶炼技术多项“中国第一”相关联的行业开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5篇,供大家参考。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

在今年受表彰的278名“最美奋斗者”当中,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陈俊武荣登榜单,这位和石油冶炼技术多项“中国第一”相关联的行业开拓者,用七十年砥砺奋进,书写了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来参阅。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于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 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通过媒体报道,网站学习,我对陈俊武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和他所彰显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品质感染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

一、学习陈俊武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初心就是情怀。陈俊武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先进人物,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就在全系统开展了学习陈俊武活动。陈俊武所在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陈俊武精神的学习弘扬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无论是陈俊武的哪一种精神,都饱含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始终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主题。正是像他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推动中国石化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有了坚实支撑。他用毕生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成为国家的英雄、发展的脊梁。我们只有把学习陈俊武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才能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学习陈俊武同志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

陈俊武热爱祖国、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以身许国70载,成为共和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陈俊武功不可没。他用专注和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

三、学习陈俊武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精神。

陈俊武年近80岁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今年,陈俊武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刷卡上班3天。别人都心疼他的身体,他自己却不在乎,一辈子都笃行石油报国。曾经有人送给陈俊武一袋枸杞,被他拒绝了,因为枸杞和“苟且”谐音。他不愿苟且,不愿坐享其成,这位一辈子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老人,从不停歇,不能停歇。在甲醇制烯烃装置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是该功成身退享清福了,但是他偏偏不,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

陈俊武院士获授“时代楷模”称号以来,我市广大党政干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陈俊武事迹、学习陈俊武精神,纷纷表示要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初心使命,沉下心来工作,立足岗位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贡献热血和力量。

按照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统一安排,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团委书记曾祥龙和同事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学习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深刻感悟了陈俊武院士与祖国共成长的家国情怀。他说,作为交通警察,一定将学习践行陈俊武院士崇高精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七策治堵”工作要求,忠诚履职,创新实干,全力打赢交通秩序治乱治堵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出行奋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陈院士的很多东西,常人是学不来的,但人人都可以学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科科长孙怀真表示,将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坚定初心信仰,坚守责任担当,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为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和洛阳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榜样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力量。”市统计局副局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李国强说,陈俊武院士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尤其值得统计工作者学习。他说,统计调查是治国理政之基。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一定践行好统计“实事求是、据实统计,以统计数据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初心使命,更勤奋、更务实、更主动、更深入、更高效地投入工作,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贡献应有之力。

今年以来,宜阳县检察院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全院性”工作来抓,做好“办准办好案件、依法规范办信、开展延伸服务”三篇文章,切实把问题解决在信访人家门口,受到群众好评。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卢致远说,陈俊武院士始终把事业发展放在首位,把公道正派记在心间,矢志创新,追求极致,值得全体检察干警深思细照、持久学习。下一步,他们将树立“办信也是办民生”工作理念,把“小信封”作为检视检察工作大问题的一面镜子,用法、用心、用情解决好来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的感悟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开创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建设中担负着技术把关重任。

他就是有着63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92岁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初 心

70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鲐背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听从大家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劝告,减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您90多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生于北京,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1949年12月,陈俊武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可他偏偏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将永远对抚顺怀着眷恋,抚顺留下了我美丽的梦想……”

当时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实行技术革新,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油渍斑斑……

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有一天,陈俊武在车间工作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头晕,恶心。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直奔车间。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至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并一步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

正是在陈俊武的带动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从抚顺走来,从竹园沟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建功“一带一路”。

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10多个小时、多次病危,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治疗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就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科院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8岁斩获国家通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对于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他说他是国家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陈俊武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边说边帮院士整理一摞厚厚的打印出来的国外产业资讯和相关技术资料。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

守初心,92岁的陈俊武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匠 心

1949年底,22岁的陈俊武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也有了他长达近70年的石化情缘。

1951年7月,抚顺人造石油厂恢复生产。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陈俊武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6年,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炼油技术落后,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季,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一切从零开始,陈俊武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和小组成员们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陈俊武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期间,陈俊武受国家科委选派赴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当他1963年2月结束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科学的真理把我诱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锦的年华都投入到无底的深渊,痴心的求知使我与人群隔绝,使我成为孤独者。生命的意义全寄托在没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这是陈俊武在大学日记里的一段话,在设计这套装置的时候,他为了从原油中炼取更多的优质汽油,费尽了心血。

1965年5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第一朵金花”终于灿烂开放!这“第一朵金花”,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陈俊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来到了大庆炼油厂,继续对装置进行优化比较。

1988年,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融合多项新工艺技术的装置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90年,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一致认可。大家称赞,这是工业装置,也是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院士匠心的体现。

作为一位炼油工程专家,他似乎已功成名就,那些经他指导设计的矗立在祖国各地的炼油厂和装置,就是记载他成就业绩的丰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化工业。陈俊武有句名言:“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他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问题都阐释清楚不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成了他的一个“癖好”。

公 心

知陈俊武者,莫过于他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

陈香生心思缜密、责任心强。只要是陈俊武交代的事项,他从来都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可这次,陈香生推推拖拖就是不办。原来,陈俊武很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前忙,没时间。前段时间,他的上班时间减少为每周3天,想约上陈香生来一场“私人旅游”。

旅游没有问题。问题是,陈俊武明确提出:不能动用公家一车一人一分钱!出于安全考虑,陈香生没有答应陈俊武的要求。但是,陈香生以及院士身边的同志们再一次被陈俊武的公心之举感动。

陈俊武是一个事事出于公心的人,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尤其是在科研上,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成果应用时遭到强烈质疑。在方案审查会上,赞成、反对两种意见对立,否定之《www..com》声基本是:“有可能出事故。”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会伴随质疑和猜测,只有信念坚定、一心为公的人,才能顶住压力、勇往直前。陈俊武激动地站起来,用一系列准确的数据证明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安全等问题。最后,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作为石化领域的科学家,陈俊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项目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活动。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提前看到研究报告材料。不然他会拒绝担任评审专家或组长工作。有一次,国内一家工程公司请陈俊武把关项目,仅可行性报告就装了一大箱。陈俊武极其认真地审阅、核算,对比国内外数据,整个办公室快被图纸铺满了。在后来的评审会上,国内外专家对陈俊武的专业数据之精准、改进意见之具体,无不叹服。当然,被陈俊武推倒重来的项目、成果也不在少数。陈俊武说:“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专家组就是要替国家负责!”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晚年陈俊武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陈俊武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公司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课。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文不取。他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陈俊武说,“国家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待遇……”

时代楷模相关文章:

1.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学习心得欣赏

2.2019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精选

3.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学习心得3篇

4、时代楷模曲建武人物事迹介绍

5.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心得体会3篇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2

这场全面抗击新冠战争已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临一线,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那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他们逆行而上,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扩散无私奉献,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人民阻击战里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人民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全国上下严格按照党中央防控部署,高度自觉,群防群治,一道道抗议防疫的壁垒巍然耸立。习近平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一定要坚持下去,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全民动员抗击新冠,人民群众能够自我防护和正确理性看待疫情,这是一场人民阻击战,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这也是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相信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严防死守不懈怠,才能够共克时艰,取得人民胜利。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3

在防控疫情的斗争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及一万群众迅速行动,投入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当中。我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日夜排查的身影,看到了医护人员抛开家人抛开生死的大爱,我看到了年轻的志愿者们放弃假期,放弃和家人的团聚时间投入到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当中。

面对疫情,虽有人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有人因恐惧而上演大逃离闹剧,有人因无知而拒绝隔离,但更多,是那些美丽逆行者面对疫情所展现出来的坚守与担当,是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捐助与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无疆大爱。这些人性的美好在这个春节格外熠熠生辉。

有人趁火打劫,就有人无私捐献。面对疫情,各行各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倾尽所能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从83岁拾荒大爷捐出万元用于防控新冠疫情,到贵州60名小学生拿出12400元压岁钱,再到四川农民将自家种植的10万斤蔬菜捐出……一桩桩捐钱捐物的感人事迹,让我感动于充盈其中的大爱与责任,这份感动让我坚信,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疫情时刻,我们一定能携手战胜病毒,共渡难关。

有人恐惧逃离,就有人主动担当坚守。84岁的钟南山老先生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面对疫情,他逆行而上,坚守奋战在一线,不断发声给予权威指导,为老百姓们送来一颗颗定心丸。在武汉,解放军援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医疗队全面展开救治工作,他们所进驻的3所医院,是武汉地区指定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较多的地方医院,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春节期间,口罩生产企业全部复工,日以继日生产医用口罩,与时间赛跑,为医务人员筑起第一道防护网。疫情就是命令,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会人筑起防线。一家6口,5个人相继被确诊患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入了隔离病房,还有一个发烧的2岁半的孩子无人照料,谁来照顾?接诊医院向全院发出了动员令,消息一发出,不到半个小时就有28名护士报名,要求轮流照顾这个孩子……这些坚守与担当让我由衷感动,心生敬意,我要致敬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那些向星夜驰援武汉的“钢铁”工人,致敬每一位参与防控疫情的同胞!

抗击疫情,我们义无反顾;国难当头,我们众志成城。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一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控新冠疫情之战!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4

3月15日,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期专题政治轮训班开班,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邵浩浩进行党课讲授,并对政治轮训进行动员讲话,拉开了政治轮训的序幕。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法规解读、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和交流研讨等,提升了政治素养,深厚了理论基础,增强了工作动力,汇聚了学理论、悟思想、开新局的正能量,深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有几点个人体会:

一、在学习教育中筑牢忠诚警魂。通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延安整风专题讲座等,进一步牢记“公安姓党”是公安队伍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我想,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名共产党员,培塑忠诚纯洁可靠品质,就是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路线纲领和专业法律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依法履职的政治担当和能力素质。必须要时刻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改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在学习教育中践行使命职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参观齐河党性教育体验基地,学习时传祥、孟祥斌等英模事迹,进一步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勇做人民卫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学习教育整顿,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切实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中勇挑重担。在面对矛盾问题时,敢于亮剑,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敢于攻坚克难。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在学习教育中长鸣廉洁自律的警钟。以学习教育整顿为契机,坚持刀刃向内,以自我革命、刮骨疗毒的高度自觉,激发自查自纠的内力,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剖析。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提升精神境界,坚守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忠诚干净的政治品质。通过这次党纪党规培训、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在平常工作、生活中要警钟长鸣,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以修身,严以律己。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5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

模”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1958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45年,他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殚心竭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黄大发正是以这种“愚公”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战胜贫困,消灭贫困,在悬崖峭壁间用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创造了奇迹,打赢了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他那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至善至正、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范。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6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了会议。会议强调,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这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问责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提高疫情防控有关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催发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担当的激情和动力,让有责尽责成为党员干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标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知责明责,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更何况,还要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各级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面前都要明晰并履行好自己的定位和职责。承担一线救治病患任务的卫生、疾控部门,以及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连轴转加班,唯恐不能满足基层群众需要或通过疫情新考验。并不具备一线专业技术但需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领导干部,以及提供水、电、暖、汽、网、路等便利服务的公共服务部门,属于后勤保障“二线部队”,尽量靠前指挥,及时查漏补缺,能为前方“战士”及时排忧解难,方为称职。其他方面的单位和党员干部,要以比群众更高的觉悟和更严的标准,带头落实居家隔离不出门、听从指挥不添乱等各项防控措施,形成讲政治、讲科学、顾大局、求实效的生动氛围,努力在步调一致、众志成城中顺利通过疫情“大考”。

尽责负责,需要夯实作风保证。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疫情防控这项急重工程,都需要团队作战。加快作风转变,尤其是严打狠刹“四风”,为基层干部尤其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施展抱负扫除障碍、减少阻力。比如,在划分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责任“网格”的时候,能不能避免出现对农村、城市村改居关注有余,而对商业开发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聚焦不足的现象?再如,对待个别单位疫情防控信息交流和工作推进机制繁冗混乱、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不会为等现象,如何精简完善形成高效务实的抗“疫”机制,释放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这些问题,看似与问责工作相距甚远,但是如果不从作风和制度的根源上加以优化,直到拖到问题变严重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了,再去启动问责又有什么意义,何况代价也难以估量和挽回,可谓得不偿失。加快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作风建设和制度机制优化进程,刻不容缓,也是从根本上实现“问责是为了不问责”理想目标的捷径。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7

2021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3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4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6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7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8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一年级 李海芳)

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到“最美卫士”高铁成,还有去年广为传颂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一串串“最美”的称号,代表的是一件件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都知道,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宝贵的利他精神,奉献心安的幸福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似乎正逐渐消失。老人摔倒了无人管,救助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还有轰动一时的佛山“小悦悦”案件等等,一时之间,“好事难做、不敢做”“没人做好事了”“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这些时代楷模,却以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言论。他们也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每一个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爱周围人,崇德尚义,积小成大,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无论是张丽莉、吴斌还是高铁成,他们在面对失控的汽车、突如其来的铁片、突发煤气泄露爆燃的餐馆等各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都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下意识的反应。正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责任感,身为教师的张丽莉会推开学生,司机吴斌会强忍剧痛缓缓减速、停稳汽车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军人高铁成会选择冒着爆炸的危险三闯火场排险救人。学习时代楷模的职业精神,我们要树立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学习时代楷模的活动中更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榜样,结合目前创先争优的活动,将创先争优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学生群体中起表率作用,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9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自然-§ 、推动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同样如此,人民群众既是疫情爆发的最大受害者,也是防控疫情的最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7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峻斗争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凝聚群众,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是疫情防控的“指挥官”,“指挥官”会不会与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抗战在一线,直接影响着民心的汇聚。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当好“指挥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肩并肩,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组织群众,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的觉醒是疫情防控的最大力量,人民群众的参与是最有效的“疫苗”。而要做实这一点,就必须发挥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运用离人民群众最近、与人民群众最亲的优势,进楼栋、下村组,运用多种方式做好疫情信息的摸排登记、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广泛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群众做到特殊时期别样过年,让亲情、人情暂时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位,自觉进行居家隔离,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不聚会就不聚会,为防控工作汇聚最大合力。

动员群众,广大党员要率先垂范。疫情防控是阻击战,也是攻坚战。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必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全力参与。然而,疫情防控也必然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实施交通管制的地区,人民群众在心理上承受着压力、在生活上遭遇着不便,要想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必须发挥9000多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要把初心亮出来、把使命担起来,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认真学习防控疫情的知识,积极践行防控疫情的行动,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不外出、不串门、不聚餐,戴口罩、勤消毒、勤通风,用具体行动为人民群众立标杆、做示范,把人民群众真正动员起来。

“人心齐,泰山移”。相信只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0

这场全面抗击新冠战争已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临一线,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那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他们逆行而上,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扩散无私奉献,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人民阻击战里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人民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全国上下严格按照党中央防控部署,高度自觉,群防群治,一道道抗议防疫的壁垒巍然耸立。习近平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一定要坚持下去,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全民动员抗击新冠,人民群众能够自我防护和正确理性看待疫情,这是一场人民阻击战,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这也是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相信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严防死守不懈怠,才能够共克时艰,取得人民胜利。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1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

模”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1958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45年,他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殚心竭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黄大发正是以这种“愚公”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战胜贫困,消灭贫困,在悬崖峭壁间用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创造了奇迹,打赢了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他那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至善至正、严于律己的高尚风范。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2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一年级 李海芳)

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到“最美卫士”高铁成,还有去年广为传颂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一串串“最美”的称号,代表的是一件件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都知道,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宝贵的利他精神,奉献心安的幸福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似乎正逐渐消失。老人摔倒了无人管,救助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还有轰动一时的佛山“小悦悦”案件等等,一时之间,“好事难做、不敢做”“没人做好事了”“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这些时代楷模,却以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言论。他们也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每一个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爱周围人,崇德尚义,积小成大,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无论是张丽莉、吴斌还是高铁成,他们在面对失控的汽车、突如其来的铁片、突发煤气泄露爆燃的餐馆等各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都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下意识的反应。正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责任感,身为教师的张丽莉会推开学生,司机吴斌会强忍剧痛缓缓减速、停稳汽车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军人高铁成会选择冒着爆炸的危险三闯火场排险救人。学习时代楷模的职业精神,我们要树立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学习时代楷模的活动中更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榜样,结合目前创先争优的活动,将创先争优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学生群体中起表率作用,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了会议。会议强调,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这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问责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提高疫情防控有关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催发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担当的激情和动力,让有责尽责成为党员干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标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知责明责,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更何况,还要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各级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面前都要明晰并履行好自己的定位和职责。承担一线救治病患任务的卫生、疾控部门,以及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连轴转加班,唯恐不能满足基层群众需要或通过疫情新考验。并不具备一线专业技术但需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领导干部,以及提供水、电、暖、汽、网、路等便利服务的公共服务部门,属于后勤保障“二线部队”,尽量靠前指挥,及时查漏补缺,能为前方“战士”及时排忧解难,方为称职。其他方面的单位和党员干部,要以比群众更高的觉悟和更严的标准,带头落实居家隔离不出门、听从指挥不添乱等各项防控措施,形成讲政治、讲科学、顾大局、求实效的生动氛围,努力在步调一致、众志成城中顺利通过疫情“大考”。

尽责负责,需要夯实作风保证。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疫情防控这项急重工程,都需要团队作战。加快作风转变,尤其是严打狠刹“四风”,为基层干部尤其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施展抱负扫除障碍、减少阻力。比如,在划分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责任“网格”的时候,能不能避免出现对农村、城市村改居关注有余,而对商业开发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聚焦不足的现象?再如,对待个别单位疫情防控信息交流和工作推进机制繁冗混乱、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不会为等现象,如何精简完善形成高效务实的抗“疫”机制,释放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这些问题,看似与问责工作相距甚远,但是如果不从作风和制度的根源上加以优化,直到拖到问题变严重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了,再去启动问责又有什么意义,何况代价也难以估量和挽回,可谓得不偿失。加快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作风建设和制度机制优化进程,刻不容缓,也是从根本上实现“问责是为了不问责”理想目标的捷径。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4

2021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3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4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6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7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梁有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篇15

在今年受表彰的278名“最美奋斗者”当中,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陈俊武荣登榜单,这位和石油冶炼技术多项“中国第一”相关联的行业开拓者,用七十年砥砺奋进,书写了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来参阅。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于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 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通过媒体报道,网站学习,我对陈俊武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和他所彰显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品质感染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

一、学习陈俊武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初心就是情怀。陈俊武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先进人物,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就在全系统开展了学习陈俊武活动。陈俊武所在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陈俊武精神的学习弘扬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无论是陈俊武的哪一种精神,都饱含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始终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主题。正是像他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推动中国石化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有了坚实支撑。他用毕生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成为国家的英雄、发展的脊梁。我们只有把学习陈俊武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才能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学习陈俊武同志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

陈俊武热爱祖国、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以身许国70载,成为共和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陈俊武功不可没。他用专注和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

三、学习陈俊武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精神。

陈俊武年近80岁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今年,陈俊武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刷卡上班3天。别人都心疼他的身体,他自己却不在乎,一辈子都笃行石油报国。曾经有人送给陈俊武一袋枸杞,被他拒绝了,因为枸杞和“苟且”谐音。他不愿苟且,不愿坐享其成,这位一辈子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老人,从不停歇,不能停歇。在甲醇制烯烃装置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是该功成身退享清福了,但是他偏偏不,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

陈俊武院士获授“时代楷模”称号以来,我市广大党政干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陈俊武事迹、学习陈俊武精神,纷纷表示要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初心使命,沉下心来工作,立足岗位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贡献热血和力量。

按照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统一安排,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团委书记曾祥龙和同事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学习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深刻感悟了陈俊武院士与祖国共成长的家国情怀。他说,作为交通警察,一定将学习践行陈俊武院士崇高精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七策治堵”工作要求,忠诚履职,创新实干,全力打赢交通秩序治乱治堵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出行奋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陈院士的很多东西,常人是学不来的,但人人都可以学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科科长孙怀真表示,将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坚定初心信仰,坚守责任担当,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为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和洛阳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榜样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力量。”市统计局副局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李国强说,陈俊武院士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尤其值得统计工作者学习。他说,统计调查是治国理政之基。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一定践行好统计“实事求是、据实统计,以统计数据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初心使命,更勤奋、更务实、更主动、更深入、更高效地投入工作,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贡献应有之力。

今年以来,宜阳县检察院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全院性”工作来抓,做好“办准办好案件、依法规范办信、开展延伸服务”三篇文章,切实把问题解决在信访人家门口,受到群众好评。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卢致远说,陈俊武院士始终把事业发展放在首位,把公道正派记在心间,矢志创新,追求极致,值得全体检察干警深思细照、持久学习。下一步,他们将树立“办信也是办民生”工作理念,把“小信封”作为检视检察工作大问题的一面镜子,用法、用心、用情解决好来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的感悟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开创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建设中担负着技术把关重任。

他就是有着63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92岁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初 心

70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鲐背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听从大家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劝告,减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您90多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生于北京,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1949年12月,陈俊武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可他偏偏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将永远对抚顺怀着眷恋,抚顺留下了我美丽的梦想……”

当时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实行技术革新,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油渍斑斑……

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有一天,陈俊武在车间工作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头晕,恶心。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直奔车间。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至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并一步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

正是在陈俊武的带动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从抚顺走来,从竹园沟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建功“一带一路”。

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10多个小时、多次病危,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治疗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就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科院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8岁斩获国家通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对于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他说他是国家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陈俊武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边说边帮院士整理一摞厚厚的打印出来的国外产业资讯和相关技术资料。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

守初心,92岁的陈俊武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匠 心

1949年底,22岁的陈俊武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也有了他长达近70年的石化情缘。

1951年7月,抚顺人造石油厂恢复生产。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陈俊武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6年,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炼油技术落后,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季,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一切从零开始,陈俊武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和小组成员们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陈俊武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期间,陈俊武受国家科委选派赴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当他1963年2月结束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科学的真理把我诱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锦的年华都投入到无底的深渊,痴心的求知使我与人群隔绝,使我成为孤独者。生命的意义全寄托在没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这是陈俊武在大学日记里的一段话,在设计这套装置的时候,他为了从原油中炼取更多的优质汽油,费尽了心血。

1965年5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第一朵金花”终于灿烂开放!这“第一朵金花”,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陈俊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来到了大庆炼油厂,继续对装置进行优化比较。

1988年,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融合多项新工艺技术的装置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90年,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一致认可。大家称赞,这是工业装置,也是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院士匠心的体现。

作为一位炼油工程专家,他似乎已功成名就,那些经他指导设计的矗立在祖国各地的炼油厂和装置,就是记载他成就业绩的丰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化工业。陈俊武有句名言:“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他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问题都阐释清楚不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成了他的一个“癖好”。

公 心

知陈俊武者,莫过于他的助手、78岁的陈香生。

陈香生心思缜密、责任心强。只要是陈俊武交代的事项,他从来都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可这次,陈香生推推拖拖就是不办。原来,陈俊武很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前忙,没时间。前段时间,他的上班时间减少为每周3天,想约上陈香生来一场“私人旅游”。

旅游没有问题。问题是,陈俊武明确提出:不能动用公家一车一人一分钱!出于安全考虑,陈香生没有答应陈俊武的要求。但是,陈香生以及院士身边的同志们再一次被陈俊武的公心之举感动。

陈俊武是一个事事出于公心的人,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尤其是在科研上,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成果应用时遭到强烈质疑。在方案审查会上,赞成、反对两种意见对立,否定之《www..com》声基本是:“有可能出事故。”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会伴随质疑和猜测,只有信念坚定、一心为公的人,才能顶住压力、勇往直前。陈俊武激动地站起来,用一系列准确的数据证明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安全等问题。最后,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作为石化领域的科学家,陈俊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项目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活动。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提前看到研究报告材料。不然他会拒绝担任评审专家或组长工作。有一次,国内一家工程公司请陈俊武把关项目,仅可行性报告就装了一大箱。陈俊武极其认真地审阅、核算,对比国内外数据,整个办公室快被图纸铺满了。在后来的评审会上,国内外专家对陈俊武的专业数据之精准、改进意见之具体,无不叹服。当然,被陈俊武推倒重来的项目、成果也不在少数。陈俊武说:“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专家组就是要替国家负责!”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晚年陈俊武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陈俊武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公司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课。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文不取。他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陈俊武说,“国家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待遇……”

时代楷模相关文章:

1.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学习心得欣赏

2.2019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精选

3.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学习心得3篇

4、时代楷模曲建武人物事迹介绍

5.2019时代楷模的优秀心得体会3篇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优秀 梁有祥事迹发言材料 梁有祥简介 市委追授梁有祥 对梁有祥说的话 梁有祥简历 关于追授梁有祥 追授梁有祥 天津市委关于追授梁有祥心得体会 梁有新工作简历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xindetihui/2023/1215/6372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