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5-23 14:0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供大家参考。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以“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心壮志,唱着“开荒好似上火线,要使陕北出江南”的战歌,浩浩荡荡开进了南泥湾。精心为大家整理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毛主席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死吗?”“不能!”英勇的指战员们高声呼喊。“那我们能解散吗?”毛主席接着问。指战员们又齐声高喊“不能!”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好!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作坚决的斗争。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我们的态度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41年初,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将军率359旅7000多将士进驻延安南部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二、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部,是进入延安的必经之路。那里只见梢林不见天,人烟稀少,荆棘丛生,狼豹黄羊满山窜,但土地很肥沃,是开荒种地的理想场所。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地区,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

  (一)保卫延安的南大门

  南泥湾距延安45公里,是到延安的必经之路,是延安的南大门。这里森林茂密,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是土匪理想的生存地,他们和国民党顽兵游勇经常来骚扰边区百姓和打劫过往商旅。为了确保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一支部队来长期驻守。这时的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历史使命就是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保卫党中央。

  (二)以南泥湾地区为中心,率先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

  南泥湾在一百多年前曾是人烟稠密地区,土地肥沃,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由于清朝政府制造回族和汉族人之间的民族矛盾,相互残杀,到民国初年军阀横行,土匪抢劫,百姓无法生活,相继逃亡后,这里才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南泥湾是汾川河的发源地,水源充足,正是开展大生产的最佳地带。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另一个历史使命,就是率先实现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

  三、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实践出发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

  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等旅团首长走遍南泥湾地区,结合这里的山形地貌特征,多次开会研究开荒屯田方案,多次召开全旅指战员动员会,集思广益去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经旅军政委员会决定,让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拟定生产计划,开展生产自给运动。当时生产自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大家动手,各尽所能。经营方针是:以农业第一,工业和运输业次之,商业第三,其他如副业和小型手工业等,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放弃。

  四、三五九旅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率先发展先进农业的举措

  (一)全员动员,一视同仁,军民大生产

  三五九旅大生产的口号是“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线之外”,上自旅首长,下至炊事员,饲养员一律参加生产。并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在生产中不是指手画脚,而要动手动脚。在组织领导上以旅首长、供给部长、各团首长组成旅生产委员会,负责领导全旅生产自给运动,团营连各级安排人员,成立领导本单位生产的组织。在生产时间上,除每个连队挑选有经验和愿意长期搞生产的同志组成十到十四人的生产组外,其余同志一律以八个月的时间进行训练,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参加生产,留一个月时间为机动时间,用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和帮助当地的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二)聘请劳动英雄为生产副官指导大生产运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三五九旅规定各级部门设立专职生产干部。旅设生产副官,团设生产副团长,营设生产副营长,连设生产副连长等。南泥湾著名劳动英雄朱玉寰,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常不辞年高来部队指导农业生产,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将士的尊重。后来要求参军,当即得到王震旅长的批准,委任他为旅生产副官。在开荒生产中,战士们一边虚心向生产副官学习,一边交流总结生产经验,不断提高耕作技术。邀请边区著名劳动英雄吴满有、杨步浩等来部队当教员,开设“临时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可以说天下少有,穿着破烂的棉袄和油光的羊皮坎肩的农民教员,一个一个站到台上讲课,三五九旅将士们一排一排地坐在下面认真听讲,不时记着笔记。并且把训练班开到山上,实地指导教学耕作技术要领。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开挖排水,平整土地,山沟打坝,成功改良沼泽地为水稻地,阳面山上造梯田,种植玉米和小米、高粱,营房周边种蔬菜、洋芋、南瓜。三五九旅战士们根据生产副官的建议,长狼牙刺的荒地肥大有劲,战士们专挑长狼牙刺的山头,一架山一架山地开,为了提高开荒速度,将镢头从五寸宽改为七寸宽,重量从二斤半变为三斤重。为了改善部队伙食和积蓄肥料,三五九旅战士们还大力开展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副业生产。1941年由于经费困难,每个连只能养十至三十头猪,其中包括一至二头母猪。平时舍不得吃猪肉,为了更好地保证猪的繁殖和减少猪羊的死亡,战士们自己动手为猪羊打了窑洞,把猪羊吃食、大小便和睡觉的地方,都用木栅栏分的清清楚楚;
猪圈和羊圈周围都打土墙来防备虎狼豹,通过按时喂食和打扫来保护猪羊不瘟、不病。冬天战士们依旧顶着寒风外出放羊,闲暇收割秸秆和野草来保证羊群的过冬。战士们改善伙食就通过下夹子和围猎扑获野兽。有野猪肉、野羊肉、狼肉、豹肉、野兔肉、野鸡肉等,当时战士们的伙食中肉食很丰盛。1942年旅首长提出“一人一羊,二人一猪,十人一牛”的号召,百人以上的单位必须喂三至四头母猪,以繁殖小猪。其它鸡、鸭、鹅、兔等饲养多少就饲养多少,不加限制。到1944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二十六万一千亩,产粮三万七千石。上交公粮一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1944年圈内还养有猪5624只、牛1240头、羊12000多只、鸡鸭成群多达几万只。有些连还养了蜜蜂,当时的一窝蜂能收三十多斤蜂蜜。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部队的伙食,繁荣了经济,而且牲畜的粪便和污水、污物等,成为农业生产上一项主要的肥料来源。牲畜的皮毛,可以为战士们制作皮鞋、皮带、马鞍等使用,也可以作为商品到边区去换取部队的军需用品。

  (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实行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

  为了配合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种田,老百姓出粮出物出力,军民如一家,老百姓手把手教战士纺线、打铁、缝补衣服等。老百姓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并且积极参与到三五九旅在旅部金盆湾村开设的木工厂、铁工厂、油厂、酒厂、造纸厂、骡马店、百货商店、货栈、饭馆、理发馆、洗澡堂、合作社中,献技献策,军爱民、民拥军,重现了南泥湾的辉煌盛世。朱德总司令在“游南泥湾”诗中写到:“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中羊肥,马兰造纸俏。”三五九旅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使南泥湾地区军队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自给自足,军民鱼水深情成为边区根据地的表率。

  五、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的深远意义

  (一)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创造军队不和政府要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

  1941年到1944年10月期间,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开荒种地26万多亩,建成南阳洼、西阳洼、西南阳洼、东阳洼四大垦区,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战士平均每人生产细粮六石一斗,可达到“耕一余一”,上缴边区政府公粮1万石;
在开荒种地的同时,三五九旅共打窑洞1300多孔,修建土房600多间、农具1万多件,在边区和八路军中率先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三五九旅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两大历史使命:保卫延安南大门,保证党中央安全;
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党中央的生活后勤给养,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率先经济改革开放的尝试

  1941年初到1944年10月期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推行兵工制度,发展多种经营,兴建纺织、被服、皮革、造纸、肥皂厂等工厂达13个,物资和经费达到自给。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对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主席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称赞三五九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不仅在政治上与军事上起了保卫边区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量的财政供给。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闭幕的当天,对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作出显著贡献的3个单位和22名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他们分别荣获了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锦旗或奖状。毛泽东为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的题词是:“发展经济的前锋”。毛泽东为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的题词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为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委晏福生的题词是:“坚决执行屯田政策”。为三五九旅供给部政委罗章的题词是:“以身作则”。毛主席在1944年5月22日《共产党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中提出“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充分肯定了三五九旅的大生产运动中的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尝试。

  (三)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地区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

  1941年初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地区,遵守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战士们闲暇时间为老百姓帮忙种地、收割庄稼、担水等,老百姓为战士们缝补衣服,教战士们纺线织布,种籽春借秋还,老百姓上交的废铁,战士们论斤结算,一视同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1942年12月毛主席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中提出“我们的第一个方面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了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三五九旅所在的南泥湾地区军民衣食住行完成自给自足,军民鱼水深情,在边区和八路军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四)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发扬光大

  三五九旅7000多将士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的四年,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一把镢头,一支枪,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响彻南泥湾、响彻全中国,把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用鲜血和汗水创造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南泥湾精神,不仅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我军永葆本色、持久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1943年10月,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时提出“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1989年9月11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南泥湾时提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并为南泥湾题词“南泥湾精神代代传”。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遇到了严重的物质困难。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三五九旅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屯田”政策,一到南泥湾,就迅速掀起开荒生产热潮,制订了边生产边训练的计划,农忙时生产,农闲时练兵,还先后办起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和兵工厂等二十多家小型工厂,成立运输队和军人合作社。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昔日荒草丛生、沼泽遍地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据统计,1941年,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实现完全自给。到1943年,开荒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这首歌曲《南泥湾》,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频频发起进攻,根据地的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敌后军民生活面临极大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争取胜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发展生产的策略。1939年春,毛泽东向陕甘宁边区军民提出“自己动手,生产自给”;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方针。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斗争已进入更艰苦阶段,财政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提到政治的高度,望军政首长,各级政治机关努力领导今年部队中的生产运动。开辟财源,克服困难,争取战争的胜利”,并要求全军“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发出《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

  在这种形势下,大生产运动率先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展开。1941年初,王震率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军垦屯田,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湾精神”。1942年9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各根据地学习三五九旅的经验。

  歌曲《南泥湾》由著名诗人贺敬之作词。当时,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广大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热情所感动,一口气便写出这首《南泥湾》的歌词,25岁的作曲家马可立即为其谱曲。这首歌曲一共三段歌曲,共用一个民间气息极其浓厚的音调,很快就在陕甘宁边区传唱开来。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起来层次分明,十分动人。1964年,这首《南泥湾》被镶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推荐访问:南泥湾 旅长 运动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什么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523/157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