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8-05 18:0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1 、

  事件

  2020 年 11 月 3 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包含总论、分论及结尾共 15 个部分。

 2 、

  三个新目标

  中共十五大、十八大报告相继提出并完善“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到建党 10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建国 100 周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次“十四五”规划,正处于上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下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开启的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五年规划时间过短,“两个一百年”(2021 年至 2049 年)目标之间,政府长期规划不足的问题,本次与“十四五”规划共同公布的还有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远景目标涵盖了“两个一百年”目标间隔期的上半段,为更长期的政府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导。

 总的来看,本次“十四五”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除了继承并深化上一个五年规划目标之外,在总体特征、深化改革、安全发展三个方面,建立了新的目标。

 2.1 、

  总体特征 —— 取消 GDP 增速要求

 “十三五”规划中,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特征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为我国经济增速提出了明确要求 (GDP 年均增速在 6.5%以上)。可惜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今年我国 GDP 增速低于预期,“GDP 翻一番”的目标难以在年内达成。

 尽管目标未能达成,使人略有缺憾,政府却并未将 GDP 的增速要求继续写进下一个五年规划当中。本次《建议》仅仅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消了 GDP 增速具体要求,在增长目标上更加软性。

 这一目标的改变,一方面是基于我国经济规模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增速将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长期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发展不足转向发展不均、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在牺牲一定 GDP 增速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分配公平,才能够最大化中国民众的福祉。

 图

 1:中国经济降速换挡

 图

 2:2015

 年后收入基尼系数有所上升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GDP: 不变价 : 同比

 GDP: 人均 GDP: 同比

 %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 0.495 0.49 0.485 0.48 0.475 0.47 0.465 0.46 0.455 0.45 0.445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资料来源:W ind 、&& 资料来源:W ind 、&&

 在 2035 年远景目标中,政府基于第二个百年目标,提出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但这一要求也并非硬性指标。因为目前关于 “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标准的界定是动态的,且各方口径不一,可解释范围较大。

 如果“中等发达国家”指发达国家的门槛,目前较公认的发达国家人均 GDP 门槛在 20000 美元左右(希腊、葡萄牙、立陶宛),考虑到这些国家人均 GDP 增长情况,15 年内中国若要向前者看齐,至少需要人均 GDP 年均 6%以上的增长 (以美元计),目标太高。

 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中等发达国家”指未达到发达国家门槛,但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 GDP 在 1.5 万美元至 2 万美元之间(如波兰、匈牙利等),对应中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在 5%左右,即可达到上述目标。

 2.2 、

  深化改革 —— 新增经济体制改革

 本次“十四五”规划建议,新增一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没有的内容。

 这一目标的提出,承接了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必须以深化改革释放政策红利的迫切要求。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全面展开,同时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资本市场联通机制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也将推出重大举措。

 2.3 、

  安全发展 —— 增强国家应急能力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带给中国与世界诸多的经验教训,使社会意识到政府应急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十四五规划中新增关于“安全发展”的主题,要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有力”。

 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未来我国将重点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防灾救灾物资的生产与保障、医疗与救灾人员的教育培训等。

 表 1:“十三五”、“十四五”与 2035 远景目标对比 主题 十三五 十四五 2035

 总体特征 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 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科技创新 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 列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 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国内市场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 国内市场更加强大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产业发展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区域发展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 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 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对外开放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明显增强

 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 争制度更加健全,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安全发展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 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国防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 善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 软实力显著增强。

  绿色发展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 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

  社会建设 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资料来源:新华社、&&

 3 、

  五大战略转向

  近两年以来,我国的内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部,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科技封锁与贸易制裁,逆全球化之风盛行;在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本次“十四五”规划在政策建议方面做出诸多战略改变,我们将其总结为:科技创新、产业格局、经济增长模式、区域协调、财政金融改革五大方面。

 3.1 、

  科技创新 —— 从企业主导到举国体制

 “十三五”规划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导者,政府更多地做好创新服务。但从结果上来看,这导致了中国科技升级的步伐过慢、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 GDP2.5%”的目标未能实现(2019 年仅为 2.23%),从而造成了如今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上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尴尬局面。

 因此,“十四五”规划专门用一个大章(“十三五”规划中仅有一小节)指导科技创新战略,并将其置于政策建议部分的第一章,体现出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极大重视。

 本次规划大大加强了政府的科研主导地位,形成新“举国体制”。《建议》要求政府增加科研投入,实现“政府投入为主”的局面。并用“揭榜挂帅”、高举高打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求尽早突破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预计未来政府将会向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大学 及顶尖科研人才倾斜更多资源。

 在企业侧,政府支持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资金,对进行基础研究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扶持力度也超过以往。

 表 2:国家重点前沿科技对比 十三五 十四五 信息通信 人工智能 新能源 量子信息 新材料 集成电路 航空航天 生命健康

  生物医药 脑科学 智能制造 生物育种

 空天科技

 深地深海 资料来源:新华社、&&

 3.2 、

  产业格局 —— 从促进服务业到扶持制造业

 “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产业结构上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但几年来,由于服务业比重过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脱实向虚,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 各国因为忽视制造业而暴露出了防疫物资的生产短板,也令人警醒。

 因此本次规划转向扶持制造业,要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预计后续规划中将设定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下限。

 同时,基于西方国家的“断供”威胁,政府要求实行产业链顶层设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保证产业链安全,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所没有的内容。对于处在诸如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点产业薄弱环节的企业,未来预计将获得更多政府支持。

 表 3:国家重点新兴产业对比 十三五 十四五 节能环保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 新能源 智能制造 新材料 高端装备 高端装备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互联网+ 绿色环保

 航空航天

 海洋装备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资料来源:新华社、&&

 3.3 、

  经济增长模式 —— 从三驾马车到国内市场

 “十三五”规划中,政府依旧延续着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传统经济发展思路。但在今天,外部贸易环境日益不稳定,投资边际效用下降,过剩产能问题暴露,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继续强调“三架马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需要。

 因此在“双循环”的新战略导向下,本次规划建议强调发展国内市场,以促进消费为主、投资和出口为辅。其中,打通生产、流动、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要 素自由流通,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准入,最终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法。同时配合以政府在医疗、教育等领域适当扩大公共消费。

 而在投资方面,基建投资未来将以补短板为主,弱化政府的角色,从而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3.4 、

  区域发展 —— 从发展先进区域到扶持落后区域

 “十三五”规划中,政府秉承着“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发展思路,优先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但这也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同时特大型城市“大城市病”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而本次规划不再强调发展大城市,更多地转向了对落后区域的扶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包括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老区边区建设”。预计未来政府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和财力支持将进一步加大,以缩小公共服务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而一线城市的人口限制则暂时难以放开。

 3.5 、

  财税、金融改革 —— 强化预算管理、改进税收分配

 近年来由于过度投资,地方债务负担高企,为社会所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强预算制度对于财政支出的约束和管理,更多的政府隐性支出将被纳入预算内进行考量。同时在年度预算之外,新增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以确保中央和地方在科研投入、应急救灾支出等重大战略任务上“留有余粮”。

 在税收问题上,我国间接税占大头、直接税比重较小的格局,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本次建议提出,提高直接税比重,同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因此预计十四五期间,政府将在征收资本利得税、财产税方面有所作为。

 金融改革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风险,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取得良好效果。“十四五”期间,金融改革重点将落在“完善货币供应调控”、“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上来,预计央行未来将推出更多公开市场货币操作工具,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打通政...

推荐访问:《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解读 规划 建议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805/2982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