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工匠精神(范文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18 10:4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工匠精神(范文推荐)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第一部分:主题阐释】

 2016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2016 年北京市朝阳区一模作文题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什么是“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释义及内涵 工匠精神,一方面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另一方面,指的是整个社会对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

 其内涵如下: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 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一、历史上对“工匠精神”的忽视 历史上,我们不乏能工巧匠,如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等,但却不具备工匠精神。简而言之,是因为我们在文化、价值观层面对匠人心存偏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老实本分做好农业生产即可,这与以制造业立国的西方社会完全不同。二是因为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君子不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奇技淫巧,君子不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的影响,使得国人对工匠精神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二、“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 4.0 时代来临,曾经劳动力优势一去不返,我国要想保住“制造大国”、追求“制造强国”的称号,就迫切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需要一场文化再造,补上“工匠精神”的钙!如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专注一事,绝不转移”的华为就是企业的好榜样!

 就企业而言,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工匠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第三,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

 【第二部分:微素材】

 商高:

 公元前 1100 年前后的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 500 多年。

  魏伯阳: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上虞县)人。生活在距今 1800 年前,东汉时代的炼丹家(炼丹即冶炼),被后人尊称为“万古丹经王”。积多年实践经验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

  戴逵: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为人谦和,技法高超,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

  裴秀魏晋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中国优秀的地图学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綦毋怀文:(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之为“灌钢法”或“团钢法”。这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刘焯:

 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人,隋代科学家。刘焯把一生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皇极历》这一部历书中,其中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桥梁专家)。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 1500 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 256 年—前 251 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蒯祥:天安门的设计者,人称“蒯鲁班”。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1420 年,承天门(即天安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

 截止到 2012 年,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 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 837 家,荷兰有222 家,法国有 196 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反复研究了这些长寿企业,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髓——工匠精神!

 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来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与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全球、成为传承百年的经典典范。

 在德国的锅具专卖店里,一个中国顾客问:“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上 100 年,因此每卖出一口,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如果造一口锅,5 年就到头了,顾客每 5 年就得再找你一次。仔细想一想,划得来吗?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搞得那么结实呢?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德国人的回答是:“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

 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呢!我们一家厨具厂,是二战后从过去的兵工厂转产过来的,前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卖出 1 亿多口锅了,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口吗?快 80 亿了,还有 70 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在等着我们呢!” 【第三部分:深度素材】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耿银平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从 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中,它是认真、执着、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正是技术从业者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生产过程成为类似工艺品的雕琢过程,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曾经的辉煌。

  说起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我国现代工业者那些灵巧而智慧的手: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 X 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就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 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种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抑制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同时也让中国创造遭遇“人才瓶颈”。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工匠精神,关照现实,切中要害,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同时也将加速我国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建设。

 《中国制造 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部分产品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的消费需求。有鉴于此,我们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打造“创造中国”的金字招牌。

 (光明日报 2016 年 3 月 10 日)

 评论:“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就成为热词。该文既看到了“工匠精神”在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继承,清醒地指出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缺乏的现状和原因,较为理性地提出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现实和此举的重要意义。

 贾岛:工匠精神就是十年磨一剑 江徐 1 在星光熠熠的唐代诗人中,贾岛是一颗苦吟奇逸。

 格局不大,性情没有李白等人潇洒放达,情怀也不如杜甫之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论天赋,不具备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才能。相比而言,他幽僻,孤寂,木讷,一世辛苦。

 都说一个人的弱点往往成就他的人生。贾岛性情上的内向孤僻、与当世的格格不入倒也使其最终出类拔萃,凭借苦吟蛮力,孤峭幽静,自成一体,赢得一个“诗奴”美誉,与好友孟郊,被后世苏东坡并称为“郊寒岛瘦”。

 他身上有一股韧劲和耐心,认准了一件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愿意在上面消磨沧海桑田,兼带处女座式的追求完美,用现代话说就是——工匠精神。

 在诗人同行,比起信手捏来、出口成章,贾岛对文字显得过度拿捏。

 2 一千多年前,一个寻常夜晚,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贾岛兴之所至,去找好朋友李凝。

 月光朗朗,池水微澜,鸟儿栖树。不成想好朋友不在家,吃了一闭门羹。临走,在人家院墙上留下一则让他名噪千古的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他的小毛驴,在大街上晃悠,一边晃悠,一边还在思索昨晚那则文艺范留言。到底是用“敲”呢?还用“推”呢?举棋不定,百般纠结,选择恐惧症似的…… 寻思过于投入,闯入某位大官员的仪仗队中也浑然不觉。谢天谢地,那官员不是别人,恰恰本身也是文艺中年的首都市长韩愈,韩市长大人大量,非但没有责罚,还饶有兴致跟这位文艺青年探讨起来,于是有了后来的“推敲”一词。

 从此故事中,读者也不难对贾岛的工匠精神窥见一斑了。

 3 再看看当下的写文的人,是怎么一番景象呢? 粗制滥造,千人一面。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熬一篇鸡汤,要是契合热点,加上运气不错,也能刷爆朋友圈。

 一年甚至数个月就能出版一本书,宣传路子广的话,还能荣登畅销书籍排行榜,美其名曰高产作家。

 写文的人急吼吼,彼此模仿,互相拷贝。制造的人同样流行山寨,注重产量,通过机器设备,大批量的哗啦哗啦的像世界提供着、消费着,然而都是粗粝的、五大三粗的。

 工匠精神已经显得难得可贵,并且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今年三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并且明确倡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是时候重拾工匠精神了。

 我们可以大刀阔斧讲求时效,同样需要细针密缕慢工出细活。我们有时候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也更应该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一千多年前,作为一名以苦吟著世的诗人,年轻气盛,也曾意气奋发,直吐胸臆。虽然长一副瘦骨如柴的身板,却也是好男儿自当壮志雄心: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尽管,最终未能成就剑客英名,行侠江湖,倒也在诗文乾坤中收之桑榆,携着工匠精神,炼字筑剑般过完一生。

 (本文首发于《读者》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评论:“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耐心、专心,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单单局限于工业、生产等方面。本文从唐代诗人贾岛的看到了文人身上特有的“工匠精神”,并与在文化创作方面一味追求速度而导致作品粗制滥造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警醒人们沉心静气,创作精品。语言通俗、

 简明、晓畅的特点。

 【第四部分:知识清单】

 关键词 1:何谓“工匠精神” ? 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

推荐访问:工匠精神 工匠 精神 推荐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918/482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