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东文档网!

随笔教育贵在成全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09 20:57:11
  随笔教育贵在成全

  我的教育座右铭:教育贵在成全。

  多年前,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清晨,小男孩背着书包独自去附近的国民小学上学,他在楼下向妈妈挥手告别,然后汇入车水马龙。张晓风倚在四楼阳台栏杆上,看着他的背影,一时间百感交集。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多年以后,当我读到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时,这呼喊刹那间贯通了我十多年来对于教育的所有情感、理解和困惑。“教育贵在成全”,这六个字跃入我的脑海。

  这篇仅五百余字的短文,浸透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怜爱,对社会的嘱托,更有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孩子的少年、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将在校园里度过,接受我们赋予他的教育营养和教育影响,慢慢成长,直至有一天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社会的洪流中。这一过程承载了多少殷切的希冀,蕴含了多少成长的奥秘和可能,也潜藏着多少发展的阻力和风险。我们将成全一个怎样的人,还给母亲,送入社会,也不辜负每一不可复制、不能重来的个体生命的珍贵?

  成全其实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们所见到的动物、植物这些生灵,它们的孕育、生长也许仅仅靠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就足以绽放生命的精彩。然而,作为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充分、自由、个性独特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这种由人类自己创造并普惠众生的阳光雨露的浇灌。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的:“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千百年来,正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大地上站立起了丰富的、健康的、快乐的、美好的一个个人,他们在这个星球上劳动、创造、生活,一代一代推动社会的进步,绘就了壮阔的人类文明图景。

  我出生在偏僻的山区农村,父辈们一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没怎么读过书,仅识得几个字。从小,他们毫无掩饰地将自己艰辛的生存状态裸呈给我们,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中专或大学,成为一个有体面工作的城里人。为了我们能够成才,为了我们长大后不用跟他们一样流汗吃苦,他们宁愿忍饥挨饿,含辛茹苦,也要给我们交纳学费,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肯读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外出乞讨也会供你”。一旦儿女不会读书或者在学习上吊儿郎当,他们会深深地失望甚至勃然大怒。在农村学校里,各方面条件简陋,老师们大多没有高学历,不少是从代课老师转正的,未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学训练,但是他们认真执行教材和教参的基本要求,给了我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启蒙,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还和我们的父辈一样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去远方,去大城市。他们描绘的遥远而美好的未来在我们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激励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拼命学习,以待有朝一日越过重峦叠嶂进入另一个令人无限向往、无比广阔崭新的美丽世界。

  如我一般出生在农村的70后、80后,在没有其他优越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基本的人生轨迹就是勤奋用功学习,凭借高分考取高中(或中专),进入大学,以取得城市居民户口,毕业后谋得一份稳定工作。学校教育在这中间真正成了改变命运的有力武器。

  我现在一所滨海小城的县级中学工作,学校每年90%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大学,教育质量享誉省内外。百年校庆的时候,一位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的校友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其中一段是这样的:“小城教师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心血和勤奋,在当代中国大城市与小城镇资源配置不均衡、人生发展机遇不均衡的背景下,为小城一代代青少年争取了人生发展的宝贵通道。当年母校的教师们除了传授人文素养之外,他们教我们的应试智慧使我们受用终身……”他对高中学校、高中教师的回望,诠释了无数乡村、城镇中小学和教师的价值所在,闪耀着“教育成全人”的朴素光辉。

  在不少人特别是一些教育批评家的眼中,我们所经历的学校教育充斥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充满了对学生身心的戕害。我无意为传统教育辩护,不可否认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然而我总是觉得,教育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每个时代、每一社会子系统均有其局限性,学校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稀缺、高中教育乃至义务教育阶段都还处于精英教育的年代,我们的学校、老师的所作所为完成了基本的教育使命。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教育都能像北师大教授肖川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中描绘的:使我们秉有渊深的知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但谁又能说,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没有一丁点此类教育营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个体成长都具有自组织的功能,它们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

  人类已经迈入2010年代,中国教育也逐渐过渡到后普及化阶段,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彰显,人的发展时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释放。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再是整齐划一的群体,而是一个个具有多种发展潜质、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性的鲜活个体,分数和大学不再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唯一目标或主要目的,社会公众对个性化、差异化、丰富多样、可选择性强的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成全人”需要注入更为丰富、科学、深刻的内涵。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更是教育拓展自身功能、展现无限魅力的契机,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尽快转型升级各自的理念和行动。

  近些年来,我受李开复先生《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启迪,开设了《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课程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等大的架构都可以用“做最好的自己”这一语句来概括和涵盖。面对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并逐渐定型的高中学生,我的最大出发点是帮助每一名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修正和完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并成就自己独特性,能够充实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是最好的成全。我希望若干年后,他们可能会忘却高中时代很多的学科知识,但我这位“副科”教师开设的这门当时看来无关紧要的校本课程中的某一句话、某一处细节、某一个活动,能够成为他们快乐、健康、成功、幸福的一个密码、一帖催化剂。

推荐访问:成全 随笔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wd2050.com/zhuantifanwen/jiaoyuzhengdun/2022/0309/1546.html

推荐内容